□记者 马云
临潭县三岔乡斜沟村村民孙三海通过互助资金协会顺利借到5000元,当年就增收2000多元。他高兴地说:“互助金是政府给我们贫困农民办得最贴心最实在的事,通过互助金,我的日子越过越好。”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就是将财政扶贫资金、会员交纳的互助金、无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公积金积累,按照互助合作、小额有偿、周转使用的方式借给农户,帮助农户解决资金困难,并通过发展生产增加农户收入。 “要是没有互助资金,我都不知道咋办了。”三岔乡斜沟村村民李世生家十分困难。看到村里人都发展养殖业,自己却连买仔猪的钱都拿不出来。2013年,村上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李世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加入了协会。交了500元互助金,他只需付每月5厘的占用费,顺利借到了3000元,买了4头仔猪。养了4个月,纯挣2400元。“今年建圈舍、买仔猪全靠互助资金,明年我还要借互助资金,多买几头仔猪,多挣一些钱。” 为了使群众了解扶贫互助资金的有关政策,临潭县扶贫办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宣传,使扶贫互助资金政策家喻户晓,农民积极主动申请加入互助协会。为确保规范运行,县扶贫办牵头制定了《临潭县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办法》、《临潭县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考核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统一印制了“借款申请表”、“借款合同”、“专用借据”和“专用收据”等规范资料,实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规范操作程序,降低资金风险,确保项目发挥效益,制定县扶贫互助资金“十不准”和“十不贷”。 王旗乡大沟门村村民刘平在互助社成立后,先后借款3次共3万元。每年小规模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刘平说:“村里有了互助社,等于咱们身边有了‘农民自已的银行’,我要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多收购加工药材,和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洮滨乡朱旗村土地宽广,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6月,扶贫部门投资15万元成立了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不需要抵押,只需3户农户联合签字担保,头天申请,第3天就拿到借款了。”村民蔡玉龙说。身边有了“土银行”,为贫困户解了燃眉之急。 村级扶贫互助社的成立,培养了村民的诚信意识,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乡亲们知根知底,谁借钱担保干啥,有没有能力偿还,都一清二楚。”朱旗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理事长朱卫红说。 目前,临潭县已有2250户农户、7960人加入了互助社,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1163.98万元,已累计向农户发放借款683万元,实现了互助资金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