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有一个偏僻的小城,那里有两个奇怪的风俗,一是孩子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对着窗外喊一句:妈妈,加油!二是小城的每户人家门外,都有一个供奶箱,每天奶箱里都有一瓶为孩子准备的免费牛奶。这两个奇怪的风俗并非由来已久,前前后后算起来,前一个也就二十来年的样子,后一个也就十来年。 故事还得从30年前说起。那时,牛奶还是稀罕物,全城能喝得起牛奶的也就几十户人家。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一阵咣咣当当的声响像一支清脆的乐曲,把小城的人们从睡梦中唤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一栋楼宇的三楼窗口,总会传来一声“妈妈,加油!”然后又是一阵清脆的咣咣当当的乐曲,在小城的每一条街道上回荡。城西小学顾名思义坐落在城西。那天晚上,学校三年级两位男生发生打架事件,一个名叫小虎的同学把另一个男生的眼睛打肿,而起因是那个男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小虎没有了爸爸。老师很生气,决定把两个孩子都留在学校里,等家长找上门来。那个男孩的爸爸在天黑前找到学校,听说了事情经过,当着老师的面把儿子狠狠地揍了一顿,然后拉起小虎的手,和老师一起坐在教室里等小虎的妈妈,说要当面向她道歉。 小虎听了,让他们别等,说妈妈此时到城外的奶站去了,半夜才能回家。这时,蝙蝠出来了,星星出来了,天渐渐黑了下来。男孩的爸爸不愿老师久等,便带着孩子顺便把小虎送回家。路上,小虎告诉同学的爸爸,说母亲为了让他念书,白天在自己开的裁缝铺,早上还要忙着送牛奶。为了安慰母亲,他每天早上都为母亲做早饭。当他听到咣当咣当的声音,就打开窗子,喊一声:“妈妈,加油!”他说一开始,妈妈听了会流泪,后来听了,就笑了。男子听了,一路无语。把小虎送到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简朴而温馨的家,妈妈已经做好饭,放在了锅里…… 没几天,小虎的妈妈发觉订奶的人家越来越多。很多次,当她把牛奶放进奶箱,下楼后,窗口都会有一个孩子冲着她喊:“妈妈,加油!”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孩子们在开玩笑,但好几家都是这样,她就觉得不对劲。回家问小虎,是不是把“加油”的事告诉了别人。小虎便把那天学校发生的事告诉了妈妈。 当天下午,小虎妈妈找到学校,跟老师说要找那天跟小虎打架的孩子,晚上到他家去一趟,问一问是不是他们在帮她。老师听了,笑着说,不用去了,这是那位家长和她一起安排的。小虎的妈妈很意外。老师接着解释说,你也不容易,小虎很懂事,他的行为感动了我们班上每一个同学。大家回家跟家长说了,每家都决定订一份牛奶,就当这是“爱心奶”吧,是你们的坚强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呢。 故事越传越广,一个班级影响了另一个班级。小虎的母亲后来每天都要送几百份牛奶。有人建议她再找个帮手,她说,不用了,我喜欢听孩子们的那句“妈妈,加油!” 渐渐地,城里的其他人也到她那儿订奶,她无法一一回绝了,便让城里下岗的女工和她一起做这份工作。十多年之后,小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小虎把他的故事带到母亲当年工作的那家奶厂,找到董事长,感谢奶厂对他们一家及全城的帮助,并要求留下工作,从最基层做起。几年之后,他升任总经理。看到母亲年纪大了,便说服母亲,由他用工资负担为全城人送奶的费用。于是,全城的人每家都能喝到小虎供应的牛奶。每天早上,人们都能听到有孩子的人家,从窗口传来一声:“妈妈,加油!”虽然送奶的人早已改变,但一代人教育下一代人学会感恩的做法却流传了下来。 一天,一位记者采访已升任董事长的小虎,说全城孩子的平均身高比邻城的孩子多出4厘米,这应是他免费送牛奶的功劳。小虎听后,笑笑说:“我倒更希望他们灵魂也能高出4厘米。” “三鹿事件”发生后,小虎所在的奶厂口碑不倒,声誉日隆。记者再一次采访他,寻找其中的原因。小虎给出一句只有7个字的回答:灵魂高出4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