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山措美峰,4920米的海拔,秦岭山脉的最高峰。清人曾以“迭山南望白云边,雪积遥峰远接天”的诗句描绘“迭山横雪”的壮美奇观。千里迭山,重岩叠嶂、危峰兀立。迭山的雄浑与气魄吸引了越来越多世人的眼球。而登高望远,拍摄一张能够揭开迭山真面目的绝美照片,是每一个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向往。 为了开发具有乡村特点、民族特色、历史记忆的乡村旅游产品,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战略目标,在州旅游局、体育局和迭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甘南多麦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协同甘南州摄影家协会、州登山协会,联合迭部县措峰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润国、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常铭及甘南州登山协会会员,一行10人于8月17日至20日,历时四天三夜,徒步120多公里,胜利穿越措美峰,为往后攀登翻越措美峰的探险、摄影爱好者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凌晨六点,天还没亮,就从山城迭部一路驱车向措美峰山脚下的卡坝乡进发。因为是初次徒步深度穿越甘南第一高峰,穿越成员的心里充满好奇和兴奋,到达措美峰入口卡坝乡尼欠村时,天刚蒙蒙亮,措峰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牦牛驮队已经等候在村口。跟向导一一打招呼后,所有队员的行李和露宿用品全都驮在5头牦牛身上,穿越旅程正式开始。 山峰挺拔,丛林密布,人走在高山峡谷间显得那么渺小,这样的旅行让心情少了一份包袱,多了一份惬意。四位向导赶着牦牛跟在不远处,悠扬的吆喝声在迭山白水间回荡,成为迭山深处最美妙的山歌。 初次穿越,大家都仿佛要将迭山的美景收净,每个人都像穿梭在山林间的猎手,手中的相机便是猎枪,镜头下的每一张照片便是最好的猎物。景在高处,人在林间,视线的弊端让摄影家们感到些许遗憾,但他们不放过微景观的拍摄——林木、花草、路边的黄牛都被一一摄入他们的镜头。于细微之处记录着措美峰的每一种美。眼看着最佳拍摄时间已过,大家索性在一处废旧的木屋旁歇脚,等待与驮队成员会合。这里叫帕义,海拔2600米。 性格爽朗的伟国,憨厚实诚的益高,热情友善的闹交,见多识广的贵奇,四位地地道道的迭部藏族汉子,很快就赶了上来,麻利地从牛背上取下烧水壶和干粮,生火、打水、烧茶。 山里人最大的热情莫过于劝吃劝喝,哪怕只是一杯大茶,一块儿糌粑。就在简单的早餐中,驮队成员和摄影师们有了第一次深入的交流,话语中聊得最多的还是前方的景色。 说是路,只不过是条通往高山的羊肠小道,前行的勇气更多来自于每个人的信心。大家满怀激情一起高呼“穿越措美峰,一定能成功!”响声震彻山谷。 前进,朝着最高峰攀爬。 穿过一片杉树林,一片柏树林,一片斜草坡,便渐渐出现了高原杜娟。路始终是“之”字型,坡度在45度以上,爬坡难度可想而知。就是这样的路,即便张润国和常铭两位摄影家已年逾花甲,但长期的野外摄影活动练就了他们一身不凡的真功夫,二老始终打头阵,紧跟在后面的是牦牛驮队,而我们这些平日不好好锻炼的后生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山越爬越陡,前方是高山草甸。地面潮湿、阴凉。再往上,便是石山岩石路。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段最为难忘的旅程,在这之前,我总认为攀爬冶力关风景区的莲花山应该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次,但与迭山群峰竞秀、万壑交错的气势和万丈豪情相比,攀爬莲花山真的不算什么。 (接下期)
□杨振军 穿越队员(禹建兵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