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9月24日 >>03版:三版


退的哲学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9月2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晨练时,常常看见一位老人在大树下面练习太极拳。在悠扬的乐声中,老人常常退着行走,为不致撞着身后的大树,老人不时回头瞟一眼。他这样做,既能校正方向,又能配合轻灵、圆活、柔软的手上动作,在一推、一捋、一挤、一按之中,随时做好无可退避、乘势前进的准备。
  其实,在生活中,退的姿势同样充满美的意味。不知你是否见过农人插秧,他们不仅一步接着一步把秧苗小心翼翼地插进水田,而且细致谨慎地往后退着。我觉得那是所有劳动姿势里最美的一种姿势,人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唯有插秧是向后的,但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秧苗,整块田其实也就在这种不断地倒退中有序地栽好了,显得整齐划一,十分优美,退步的同时其实已经向前迈了许多步。
  退的哲学,是勇者的整装待发。1996年春,瑞典登山运动员克洛普和另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300英尺时,克洛普没有跟其他登山者一起登顶,而是选择独自下山。峰项近在咫尺,克洛普为什么转身而返?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与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多数登上了峰顶,不过却因错过了安全返回的时间,全部葬身于暴风雪。几周之后,克洛普等待天气好转、时机成熟再次出发,顺利登上珠峰并毫发无损地返回。
  退的哲学,是智者的生存哲学。托尔斯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明天一大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一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插旗杆的地方都归你。那个人就拼命地跑,太阳快落山了还不知足。天黑前,他虽然跑回来了,但已筋疲力尽,摔个跟头就再也没有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把他埋了。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指着那个坑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这更像一则寓言,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我们懂得乘胜追击,却不懂得冷静思考,不懂得退一步再向前的道理。我们只希望锦上添花,不懂得功成身退,往往在一味的前进与奔跑中迷失自我,却失了生活本来的精彩与美好。最该学学那位打太极的老人、插秧农人和瑞典登山者。退,不是懦弱,不是退让,不是逃避,是为了给前进留出一方道路。登山者的退,保全了性命,征服了生命中的高峰;农人的退,化成了饱满的稻穗,弯腰的谦卑化成了累累垂首的稻子。
  “退一步是在生活中变换一下思维角度,从而改变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是一种优雅的以退为进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掌握并适当运用于生活,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便会突然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何旭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