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彦萍
碌曲县始终攥紧群众路线这根“生命线”,以建设幸福美好新碌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进“3341”项目工程,相继实施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出行、住房,医疗、上学、就业、精神文化生活的民生工程,托起了人民群众的小康梦、幸福梦、健康梦、就业梦和创业梦。 道路畅通助推小康梦。“要想富,先修路。”拉仁关乡唐科村牧民才道说:“现在路修好了,临夏的牛羊商贩把大康明斯直接开到牧场,我们在帐圈门口做交易,省时省力又赚钱。” 放眼碌曲草原,漫步洮河两岸,公路已把城乡连为一体。国道213线贯穿县境,碌河路、碌则路、博贡路连接南北;建成乡村道路47条366公里,四级以上公路22.76公里,投资1663万元建成国道213线至县城二级公路;贡去乎至加仓、尕海至玛日察可河公路已完成路基和桥涵工程。实施“乡村通畅”工程,新建郎木寺村至电站村道、阿拉乡至博拉水泥路、李恰如至青海边界、唐科至察可河以及加仓、青禾等牧道,完成投资3068万元。县城洮河大桥、花格新农村洮河大桥、吾乎扎大桥3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660万元。建设和维修惠民桥9座,硬化村(寺)道12.33公里,完成投资2712万元。一条条通衢道,一座座惠民桥,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助推碌曲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小康梦发挥了作用。 医疗保障成就健康梦。“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这句话是碌曲群众以前看病难、看病贵的辛酸。自从全面推行农牧村新型医疗合作和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这样的日子从农牧民的记忆中渐行渐远。今年5月21日,患了胃病的西仓乡新寺村更萨组村民拉毛东智到碌曲县城东社区就诊,开了39.75元的药品,当场报销31.25元,他自己只掏了8.5元。从今年4月份起,新农合一卡通便捷报销服务系统相继开通,简化了医疗报销程序,免去了群众来回跑的麻烦。 目前,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26836人,参合率为99.03%,累计发放新农合各类补偿270万元,受益农牧民1.68万人次。同时,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医院住院楼已投入使用;投资375万元完成西仓、拉仁关、阿拉等三乡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投资350万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7所,覆盖率达71%,卫生保健体系更趋完善。 免费培训圆了就业梦。近年来,碌曲县从提升培训人员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本领入手,先后举办烹饪、电焊、种养、机械修理等劳动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输转农牧民群众及下岗失业人员800多名,700多人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近300人实现就业。劳务输出1645人,劳务经济创收2635万元。以稳定就业、体面就业为目标,加大大中专毕业生的招录,近三年招录大中专毕业生46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毕业生549人。 小额贷款实现创业梦。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1900多户农牧户和养殖户协调双联惠农贷款1.1亿多元。三年来共培训农牧民群众6800人(次),极大提升了农牧民的素质能力,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下岗人员再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万元,累计发放创业贷款905万元,为自主创业者提供了资金保障。 文化繁荣托起幸福梦。集网络、音像、娱乐等为一体的文化市场业已形成,文化产业投资额达5000万元,实现增加值994万元,增长43.3%。总投资4200多万元的多功能体育场已全面竣工;郎木寺藏族歌舞演艺中心、“三馆”项目、寺院书屋等一大批文化建设项目正在建设;成立了碌曲县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万元编排了大型歌舞剧《碌曲神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双岔乡二地村“南木特藏戏”传承保护基地挂牌成立。利用白银市3400万元援建资金建设则岔石林景区,整合各类资金6961万元,加大了郎木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千台大戏送农牧村”、“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