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当晚于景兰去了李小的住处,一直等到夜里十二点四十分她才回来,看到桌上摆着的父母照片哇的一声哭了。李小嚎叫着说:“我知道父母都去了,但就是不敢面对不愿承认啊。"孩子终于开口说话了。后来,于景兰陪着李小给她父母烧了纸钱,并对着李小红扑扑的小脸蛋说:“孩子,你父母的在天之灵也不愿看到你这样啊!"孩子重重地点了点头。心灵的阴霾影响了李小的学习,于景兰又想方设法给她补课,并根据她的爱好选她当美术课代表。李小一点一滴的改变于景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症下药,就这样慢慢地融化了李小心中的坚冰,当李小和同学们一起认真学习,快乐玩耍,看到她脸上与小伙伴们嬉戏时久违的笑容,那一刻,于景兰感到特别欣慰。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教育、引导、转变孩子的事例太多了,这让于景兰深深体会到三尺讲台的庄严,育人职业的神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和责任。 凭借多年语文教学、班主任管理和心理教育的经验,泥石流后于景兰参加了省教育厅和中科院组织的各类心理教育活动,2012年成了心理辅导员,2010—2013年参与并组织舟曲骨干教师心理培训班31期,安抚救治了16位有心理疾病的孩子,2011年成为“心联小屋"负责人,至今接待学生达228人次。于景兰还结合工作撰写8篇灾后心理教育论文,有三篇分别获全国论文大赛一、二等奖,2012年9月完成了省级课题研究,2014年被评为舟曲县心理教育优秀联络员。 锐意进取,不断超越。于景兰虽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太多感人的事迹,有的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守在一个平凡岗位上踏实和执着的精神。近年来,于景兰在校内编辑特色教师论文6本,主持编写《教研信息》18本,还通过交流探讨改进教学强化教改策略,使得学校薄弱学科英语、物理走出了低谷,撰写了《分析探索实践》一书,对舟曲初中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推动作用。 忠诚见于行动,敬业源于爱岗。26年了,于景兰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而于景兰则说,当老师其实跟当农民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如她所言,于景兰凭着自己的人格精神和魅力,用真诚和能力将责任托起,默默地演绎着自己平凡而又美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