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国建议大家到前面的小山丘再看看,看有没有更大的收获。接下来所遇到的景象更让大家惊喜万分。 “快来看,佛光!”…… 起先到达的人高兴地喊起来,其他人赶紧跑上去看。 果真,随着云雾慢慢散去,一束明亮的光影从我们身后穿射过来,在对面山头出现了一道五彩光环,这光环正和唐卡绘画中的“佛光”一模一样。稀奇的是每个人都能在光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走到哪里光环跟到哪里,很是奇特。 用相机拍,用手机拍,用摄相机拍,大概持续一个多小时,直到光环慢慢隐去。 云雾散去,这时能看清下方是一处深山大峡谷,我们的目标是爬到峡谷对面的尕作海山腰,整个路程就像一个大大的“V”字形。 没有等待驮队的到来,我们顺沟而下先行拍摄。路途中的风景跟前两天的截然不同,这个大峡谷四面环抱的山峦是一种类似于泥浆的沙土山丘,表面不长任何植物,多半形似笋茹,甚是奇特。 下到沟底,爬到对面山口已到中午,行走不算艰难,只是走到对面的山才发现路程不止是我们看到的那个“V”字形,用“M”型来描述才算最为准确。大家坐在草坡上等待牦牛驮队送来干粮。 因为这一天拍到了最好的照片,所有队员情绪高涨,时时拿出相机回放,相互切磋着、交流着。对于才入门摄影的人来说,这是一次最为难得的学习机遇,毕竟张润国和常铭是行内响当当的名家,两位摄影专家从取景、角度、光线到后期处理一一讲解,其他人洗耳恭听。 牦牛驮队来了,大家吃了些干粮。由于中午光线不适合拍照,继续把不用的设备驮到牦牛身上往前赶路。 经过尕作海山谷,溪水流淌,在溪流中的大石岩上我们发现了类似于古冰川遗迹的漩涡花纹,棱角和花纹胜似人工雕刻。河边的乱石堆中还发现了形似蜗牛壳,直径约4公分的古生物化石。这是我们此次穿越的一个意外发现,足以说明这里的古冰川遗迹仍旧保持着它的原貌。 前方是高原杜鹃林,回头再看我们来时的路,越往上走看到的风景越壮观,爬到海拔4050米的迪里尼西山顶,迭山景点之南凿那古冰川遗迹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脑海中尽是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时朦胧景象。 美哉!壮哉!峡谷峰林纵横交错,那群笋茹般的山丘相互紧挨着,形态各异,如盛开在迭山深处的八瓣莲花,又如天兵天将掉落人间的灰白头盖,显得格外壮观美丽。 据向导介绍,传说英雄格萨尔王与魔王在这里较量过,抱石头比赛中,格萨尔王战胜了魔王,取得了胜利。细细观察迭部人文,我们不难发现英雄格萨尔王的品性全都集中在了迭山男儿身上,长得高大威猛,性格直爽好胜! 此次穿越活动的最终目的地就是眼前这片藏在深闺人未知的雄宏之地,站在这个高度遥想茫茫宇宙浩瀚苍穹,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如果不是穿越活动时间紧,真该在此驻足几天,好好等待最佳的拍摄时间。离营地还有些路,我们只能带着遗憾依依不舍地跟它说再见。 在海拔3800米的杂里热门营地,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把剩下不多的藏香猪肉和措美人家特有的珍珠洋芋全都煮了,三天的结伴同行,大家有艰辛,有快乐,有关爱,更有接连不断的惊喜。明天就要告别了,心底感到一丝不舍和留恋。这一晚,我们将手电筒绑在三脚架上当探灯,端起酒杯跟驮队的兄弟们喝告别酒,没有辈分大小,只有兄弟之情,热热闹闹地唱着聊着,直到很晚很晚…… 清晨醒来,大雾弥漫,吃过早饭,驮队成员执意要送我们一段路程。沿着杂里尕山谷下行,这一路像个小盆地,牧草丰盛,峡谷开阔,河水蜿蜒流淌,各色的山花竞相怒放,令人心旷神怡。走出小盆地大概花费了3个小时,脚下依然是风化石块,极其难行。半道有一座天然石门,石门两侧堆砌着的石墙延伸到石崖脚下,穿石门而上,岩石间隙中不时有盛开的藏雪莲。中午时分到达海拔4100米的角地尕山顶,大家在这里合影留念。这时忽起大雾,能见度很低,我们小心翼翼地转过一个山腰,便到了角地尕大山谷。整个山谷堆满了风化的石块和石子,山势极其陡峭险峻。大家一步一步向下滑行,腿脚抽筋,酸痛难耐,道路的艰辛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部法国人拍摄反应西藏题材的电影《喜马拉雅》。 如果徒步穿越迭山措美峰这条线路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是毫不夸张的,最后一天的下山和第一天的上山显得无比的艰辛。这应该是迭山不忍践踏它的容颜,为世人设置的天然防线,他以千仞壁立、群峰磅薄的威严气势围成石栅栏,只有有恒心,有毅力,怀博爱之心的人才配欣赏它的真面目。 艰难地走完乱石下坡路,先我们一步到达山脚草坪的驮队成员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最后的告别午餐。大家围坐在一起,一一谈论着内心真实的感受。 “措美峰很美,但好多人不知道,下次带你们的朋友来,驮队一定保证你们安全,让你们玩好!”驮队成员热情地说。 是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介绍更多人来这里观光旅游呢?在几天的深入交流中发现,驮队成员是在甘南多麦国际旅行社的带动下,自己成立了旅游合作社,专为来迭山措美峰登山摄影者提供野外驮队服务,获得劳务补偿,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了让摄影登山爱好者亲身体验,更好地宣传徒步穿越线路,驮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提供了完全免费的服务。 吃饱喝足,要跟驮队成员告别了,他们还要翻山越岭返回卡坝乡尼欠村,而我们要顺沟而下到达尼傲乡尖尼村。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领略尼傲原始苯教“木日神山”的雄伟,观赏一路堆砌的玛尼石和旋转不停的水转经筒,不时路遇虔诚转山朝拜的人们,身心沐浴在迭山温暖的阳光下。 徒步穿越活动结束了,收获的喜悦打在背包里,装进行囊中,在往后人生的心路历程中带着它继续前行。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