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结婚自古到今都是头等大事,自然要为女儿准备一些陪嫁之物,因为朝代不同风气不同,又因为个人身份地位不同,所以陪嫁的有多有少,形式也是千差万别。 郑板桥一生喜欢清淡,不爱大操大办,并且他两袖清风,家里根本没有余财,他女儿出嫁的时候,他只画了一幅兰竹,上面题诗一首: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对这个女儿非常喜爱,女儿嫁给了余姚人刘畅,出嫁当天就看王羲之不急不躁,泼墨挥毫写了一幅字,让女儿好好收藏,因为是王羲之真迹,又意义非凡,很多人出高价去买,他女儿因为珍爱所以说什么也不卖。 辛弃疾让儿子们从军了,有两个女儿留在身边,等女儿出嫁的时候,他只送给女儿一匹战马作为嫁妆,对女儿说如果男方欺负你,你就骑着这匹马回来,弄得男方哭笑不得,因为怕辛弃疾的脾气,还不好发作。 苏辙是一个清官,可是按照当时的风俗,陪嫁少了简直就是最丢人的事情,以后在同僚中根本抬不起头来,为此苏辙变卖了家产还从哥哥苏轼那里借了一些,勉强凑够有一点脸面的一万贯钱,擦着汗把女儿嫁了出去。 范仲淹始终有个误区,那就是女儿的嫁妆一定要比男方多,否则女儿在男方家一定受气,为此他还规定,凡是范家人要严守这条规矩,他女儿出嫁的时候,拉东西的车浩浩荡荡,场面非常壮观。 嫁妆只是一种形式,多少也好贵贱也罢都是父母的一份心意,只要快快乐乐婚姻幸福美满才是最终目的,至于其他其实都是次要的。
□任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