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11月28日 >>01版:一版


为民富民奔小康
我州双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11月2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于昌荣 薛中正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州扎实安排,周密部署,州、县、乡三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与省上双联单位一同进村入户,结“亲戚”、交朋友,了解村情户情,研究制定帮扶计划,为民富民奔小康。据统计,省、州、县、乡968个单位联系664个贫困村,26197名干部联系27589名贫困户,为群众帮办各类实事好事19万多件。
立足和谐稳定 强化政策引领
  维护稳定是我州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州上下组织联村单位、联户干部进村入户、入寺入舍,包户(寺)交友,通过座谈交流、对比算账、发放资料等方式,在广大农牧民群众、寺庙僧侣和基层干部中开展“形势政策、法律法规、藏汉双语”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等活动,收到反馈民意2.45万条,化解矛盾纠纷3000多件,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掌握形势政策,知法守法,抵御分裂势力渗透,促进了全州大局和谐稳定。
突出基础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想方设法筹资金、千方百计争项目,帮助联系点解决了一大批村内道路硬化,文化广场、护村护田河堤、防洪防暴堤建设,太阳能照明灯安装,危旧房改造等项目资金。初步统计,共落实基础设施项目1750件。建成98条877公里长的农牧村公路,乡镇通沥清路达84.3%,村通沥清路达70%;完成危旧房改造13720户,覆盖村达73%;建安全饮水工程261处,解决了74个乡镇、251个行政村、540个自然村10万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合作市海康村、夏河县洒索玛村等30多个村村容村貌发生极大变化,改善了农牧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牧村发展后劲。
紧扣扶贫攻坚 破解发展难题
  在双联行动中,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要求,积极扶持发展牦牛、藏羊、藏中药材、设施蔬菜和经济林果、苗木培育、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069个,农牧业技术推广和农牧民技能培训1012人次,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376个;组织劳务输转13.7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4.45亿元;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178个,注入资金5269万元,贷款1007户2626万元;落实双联惠农贷款16.8亿元,妇女小额贷款1163户6691万元。
狠抓民生改善 提高生活水平
  双联单位和干部主动配合乡、村工作,将各项惠民政策积极落实到群众中,引导群众学习政策、用好政策、享受政策。对群众关注的低保政策,认真细致地督查摸底,确保落实到户到人,实现低保覆盖贫困户,一类低保覆盖特困户,全年落实惠农专项资金、农牧业保费补贴资金7.3亿元。协调解决就医、上学、社会保障、便民服务等各类民生问题5027件,投资8170万元。新建公共卫生室109个,文化活动室195个,村级两委办公场所413个,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及综合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农家店等333个,为0—3岁儿童捐赠营养包31322包,新建了一批敬老院、留守儿童之家,民生实惠不断落到实处。
着眼强基固本 夯实组织基础
  在双联行动中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选派154名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的年轻干部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各级联村单位帮助解决村“两委”班子的电脑等硬件设施,加强外出考察培训,修改完善贫困村小康规划、帮联单位五年工作规划1892个,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738个,发展党员1368名。强化双联和拓展“五包双承诺”、“三联四问五制”工作法,全面提高了村“两委”班子领导发展、凝聚群众、脱贫致富和维护稳定能力,真正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