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龙
冬日,穿行在甘南草原农庄藏寨间,一股股新风迎面扑来:一座座生态规模养殖场的建成,一个个初具规模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一个个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崛起,一个个美如画卷的旅游景点的开放,是我州“产业富州”战略和“生态甘南”建设的缩影,也是新农牧村建设的一抹亮色,更是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把首位产业作为全州经济发展的“脊梁”、新农牧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精心谋划,狠抓落实,积极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畜牧业 路子越走越宽 如今在甘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标准化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的建成,使农牧村的空气更好了,环境更优美了。同时,发展生态畜牧业,使土地得以流转,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在玛曲县欧拉秀玛乡敦红村欧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远远望去,一排排暖棚圈舍错落有致。走进圈舍,肥壮健硕的欧拉羊跳跃撒欢,让人欢喜。驻村干部久西加介绍,近年来,通过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带动,农牧民办起了合作社,带动村民和周边牧户一起致富。 41岁的尕藏道旦从山坡上起身,挥着鞭儿吆喝着自己的这群“宝贝”回家。羊群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奔向暖棚,转眼山坡上只剩下道道烟雾消散于暮霭中。 夏河县桑科乡地仓村牧民借着“产业富州”战略和建设“生态甘南”的东风,陆续盖起了养殖暖棚,大大提高了羊群成活率,成为牧民脱贫的“致富棚”。 2014年,我州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全力推进“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农牧业工作成绩喜人。 ——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强劲发展。全州牛存栏139.71万头,其中牦牛存栏99.02万头,占70.88%。良种繁育共建立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38个,选育后备种公牛0.5万头,后备种公羊1万只,牲畜良种率达48.3%。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45个。 ——特色种植业迅猛发展。全州建设青稞生产基地4.32万亩,原种繁育田0.54万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4万亩,落实粮油作物良种推广面积64.92万亩,良种率达92%。在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四县建立示范基地8个,建立粮油高产示范田5万亩。 ——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州完成规范化承包草原3778.78万亩,涉及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3742.48万亩草原完成了规范化承包工作,划定基本草原3816.55万亩、禁牧草原887万亩,推行草畜平衡草原2855.48万亩。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培育成效显著。至目前,全州发展各类农牧民合作社3818个,较上年新增1442个。 特色畜产品 链条越来越长 在燎原乳业生产车间,技术人员穿梭在先进的技术设备之间,熟练地操作着每一个作业流程。 “‘三聚氰胺’奶制品污染事件发生后,燎原乳业是没有检测出有害物质超标的企业之一。”燎原乳业办公室主任郭会宗说,当时正好完成了技术改造,趁势扩大了生产规模,市场迅速打开。 与燎原乳业销售业绩同步增长的是周边牧民的收入。夏河县博拉乡吾乎扎村牧民才让刀吉对记者说,仅去年6至9月份,他给燎原乳业公司交售鲜奶2万多斤,收入7万多元。 在夏河安多清真食品公司,记者了解到,新建的牛羊肉加工生产线是西北最大的全自动化牦牛、藏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年可加工牦牛肉、藏羊肉1万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的牦牛肉、藏羊肉都是屠宰后分割成大块出售,现在我们做得更精细了,通过订单收购,牧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近年来,我州加快推进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发展的规模化、特色化和生态化,延伸高原绿色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