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腊月八,家家户户吃腊八,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不完,沥沥拉拉二十三,炒‘雀儿头’,脆又甜,吃在嘴里胜过年;吃了腊八粥,来年便丰收……”每年的“腊八节”,在这样的儿歌声中便如期而至了。 又快到腊八节了,武嵩的心莫名地紧张起来。不是说武嵩害怕过腊八节,而是他在等一个人。 紧张的原因是,武嵩不知道自己要等的人是谁。因为在武嵩家的大门上,每年到了腊八节的前一天晚上,都会出现几个字:明天腊八粥。武嵩感到既可气又可笑,过腊八节的风俗谁不知道呢?何况我们家喝不喝腊八粥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门上的几个字,有时是用粉笔写的,有时是用白灰写的,有些流畅,完全不像小孩子捣乱一般。这样准时出现的提醒已经连续三年了,好奇心驱使武嵩一定要等到这个人出现。 武嵩晚上有看书的习惯,但今天书在手中翻着,竟然一点也读不进去,每隔几分钟,武嵩就会踱到院子里,侧耳细听。院门是虚掩着的,稍微有一点动静都逃不过武嵩的耳朵。不过此时院子里安静极了,一点声音也没有。只有墙角那株腊梅,肆意地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整个院子都弥散着这种浓香,让武嵩忘记了冬日的寒冷。 夜深了,正屋里父母看完电视已经睡下了。院子里放着母亲晒的干菜和红豆还没有收,武嵩小心地帮母亲收起。红豆是明天用来熬粥用的,干菜是母亲准备的年货,也是她的心肝。过年的时候,不但要用它们熬上一锅肥肉招待回家过年的哥哥、姐姐。走的时候还要让他们带上一些回去。武嵩的姐姐远在深圳,她说她最喜欢吃娘自制的干菜。 武嵩忽然有些心疼母亲,已经快七十岁的人了,不但要照料着这个家,还要照顾生病了四年的父亲。父亲身体不错,就是有些老年痴呆,经常忘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病情严重的时候,连武嵩的名字都不能叫出来。但他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吃过那么多苦,武嵩和母亲能做的只是照顾好他。 腊梅的香气越来越浓,夜却越来越凉。武嵩有些熬不住了,看来今年的这个“贼”是抓不住了。武嵩决定睡觉。 但是,就这这个时候,正屋的门“吱”的一声响了,是父亲起来小解。武嵩没有影响他,但奇怪的是父亲没有去影壁墙后的厕所,而是径直走到了大门口,在大门上写起字来。武嵩惊讶得几乎叫出声来,原来,“家贼”难防呀。写字的人,是父亲! 武嵩用手捂住自己的嘴,依然没有惊扰他,武嵩知道,一定是父亲的痴呆病又犯了。父亲写得很认真,写完后还退后两步看看。然后才满意的离开了。父亲走后,武嵩才跑到大门前,在淡淡的月光下,他看到了父亲写的字。白色的粉笔字迹歪歪扭扭,果然是早已熟悉的“明天腊八粥”这几个字。 看来,需要带着父亲到大医院去看看了。第二天,武嵩把这个谜底说给家人听。本来想批评一下父亲。想不到,母亲却啜泣起来。母亲对武嵩说,你不知道,你们小的时候,一年也喝不上配料这么丰富的粥,能喝上玉米糊糊就不错了。但是有一年,你生病了,想喝图画书上的腊八粥,你父亲就答应你了。但是咱们家徒四壁,上哪儿给你熬八宝粥呢?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你父亲用小车推着几袋粮食,一个人偷偷地跑到一百多里外的山里,贩了两只羊回来。卖羊赚了钱,那一年,武嵩们家喝上了真正的腊八粥。你不知道,这以后,你父亲每年都会在日历上记下几个字,提醒我给你们熬上一锅腊八粥,直到你们长大。可是,前年他病了,我以为他什么也记不起来了,想不到他会用这种方式…… 母亲自顾自说着,父亲痴痴地笑着,望着他苍老而又满足的脸,武嵩的泪却流了下来。痴呆病使父亲忘掉了很多,父爱却永远不会忘记。 厨房里,母亲熬的腊八粥醇香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