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严林
2014年,舟曲县坚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主攻难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落实,破解党建难题,提升党建水平,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加快扶贫攻坚、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证。 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县委高度重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投入了210多万元,为全县208个行政村服务中心和181个组服务室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和工作人员必需的生活用品,并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县财政每月投入60多万元,为乡镇和各村组工作人员按照乡镇远近和工作难易程度分类落实了藏区差异化生活补助;县直部门派驻乡镇机关单位的“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已全部移交到乡镇监管,全县160名担任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的科级干部、19个乡镇的1167名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履职,开设了389个村级便民服务窗口,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为进一步联系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摸工作,并对涉及5个领域的2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了集中整顿。印发了《舟曲县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情况检查验收表》,按照软弱涣散党组织自查自评、乡镇党委验收初评、党员群众广泛测评、县委组织部整体考评的“四评”验收程序进行了验收。着力化解村级换届中存在的矛盾纠纷,全面完成了第八次村级组织和“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并对新任“两委”班子成员全部进行了岗前培训,稳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四规范”。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修正完善并印发了《舟曲县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工作规范》和《舟曲县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工作规范》,分别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活动载体建设等10个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着力提高机关和社区党建规范化水平。结合《甘南州服务型乡镇(街道)党委工作规范》等四个规范,制定下发了《舟曲县服务型乡镇党委工作规范》、《舟曲县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规范》、《舟曲县中小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规范》、《舟曲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规范》四个党建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各领域党建工作的规范标准,有力提升了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全面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围绕社区文化、社会建设,不断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组建了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了政策法律宣传岗、卫生监督岗、预防青少年犯罪岗等12个岗位,不定期深入到社区、乡村,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乡镇党委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在务工集中地建立临时党组织,实行流动党员变化情况月报制,及时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在外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注重党员质量,严格按照新十六字方针,把一线致富带头人、业务骨干作为发展的重点对象,严把政治“审查关”、预备党员“转正关”、干部群众“监督关”,确保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积极落实各类党建工作经费。根据全县各乡镇所处的地理位置条件、艰苦程度和工作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乡镇公用经费。每个乡镇按40万元/年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由县财政每年为每个乡镇列支5万元的大灶补贴。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在现行标准上适当提高补助额度,年均达到1.5万元。2014年度共拨付乡镇办公经费760万元,村级办公经费312万元。建立村组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根据村组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对前述六类乡镇分别按照村“两委”正职、副职和村文书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组干部每人每年增加300元的标准,逐年提高村组干部的报酬,进一步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好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和现实困难。同时,各乡镇严格按照《甘南州村级班子和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村组干部工资报酬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按季度及时予以发放;按照乡镇基层单位(含学校、卫生院、站所)实际在编在岗人数发放藏区基层工作生活补助,根据乡镇所处远近程度分为六大类标准,差异化发放生活补助。同时,为26个党工委下拨40余万元党员“冬训”经费和2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为各级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保障。 切实加大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结合双联行动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选派了12名年轻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和维稳重点村任职;利用“舟曲大讲堂”开展干部培训,已举办涉及人才、产业发展方面的讲座4次;对108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为期3天的封闭式培训,组织75名村干部赴江苏华西村观摩学习。尤其是以中组部对口帮扶、江苏省常州市对口援助、省委组织部双联行动为契机,实施干部培训“走出去”千人计划,选派100名干部赴常州参加培训,组织104名村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到甘肃农业大学进行种养殖专题培训,组织16名村组干部到省组工大厦开展涉及农村改革发展、“1236”扶贫攻坚、双联工作、种养殖业等方面培训。 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远程教育工作。在严格管理和规范使用好208个村级活动场所的基础上,按照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政工程,达到“看得见、用得上、质量好、得民心”的目标要求,狠抓规划设计、认真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精心组织实施、严明资金管理、广泛接受监督,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坚持以通为先、发挥作用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为县教育局党委等县直党委和4个社区分别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填补了县直党委和社区共11个党委和社区没有远程教育站点及设备的空白;在电信模式站点运行中,由县委组织部出资8000余元为40个升级改造的村级远程教育站点购买了宽带猫等联网设备,为推动全县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