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5年02月16日 >>03版:三版


扫尘记忆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2月1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小时候,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忙着除尘迎新,整个村庄里,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我们家也不例外。无论多忙,腊月二十四这天,父母都会停下手头的活计,带着我们兄妹扫尘。在父母眼里,扫尘不仅仅是一次大扫除,扫尘是“除陈布新”,可以扫去一切的“霉运”“晦气”“贫穷”“困顿”和“疾病”,是辟邪免灾的大事。
  父母的虔诚,自然也影响着我们。那一天,我们兄妹都会显得特别听话,早早地起了床,帮着父母做事。
  一吃过早饭,全家人就行动起来。父亲把桌椅台凳、碗柜米缸、锅碗瓢盆……凡是能搬得动的东西全都搬到院子里。无法搬动的,就用一些塑料布、旧床单遮盖好。母亲又抓来一大把稻草和一根二三米长的竹竿,把稻草麻利地绑在竹竿的一头,做成扫尘的掸子。
  母亲换上旧衣服,头上扎条旧方巾,仰着脖子,高举着竹竿,开始扫尘。经过一年的油烟熏烤和风吹日晒,屋子里的梁上、墙上积了不少灰尘,角角落落里也挂着不少蛛网。随着母亲的掸子轻轻挥过,掩藏在岁月深处的蛛网被掸除干净,灰尘纷纷扬扬落下来,掉在地上,也掉在母亲的头上、身上。母亲却全然不顾,站在飞舞的灰尘里,一间房一间房挨着打扫。等梁上、墙上打扫完,母亲又把每个房间都清扫一遍,就连那些犄角旮旯都不放过。
  在母亲掸尘的时候,我们也不闲着,父亲带着我们把搬出来的家什一一清洗、擦拭干净。那些蒙尘纳垢的家具很快就露出斑驳红漆,特别是箱柜上的金属把手,一经擦拭,闪着动人的光泽。每擦完一件家什,父亲就在旁边审视一番,夸我们兄妹几句。我们便干得更起劲了,全然忘记了疲劳和寒冷。
  掸完尘,母亲又开始了另一番忙碌。她忙着拆洗被褥,收拾我们的旧衣脏鞋,要洗的洗,能补的补,该拆的拆,实在没什么用的,也不舍得扔,找个地方存起来。父亲带着我们把搬出来的家什又一一搬回屋里,然后又带着铲子把宅前屋后的阴沟一一疏通,把杂物污秽清理干净。
  经过全家人一天的辛勤劳动,简陋的农家小屋里里外外、旮旮旯旯,都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全家人的心里也跟着亮堂起来。
  前几年,老家拆迁,父母搬进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母亲还保持着年末除尘的习惯。我怕母亲累着,劝她:“现在这屋子,每天都打扫,哪有多少灰尘,过年不用再这么劳神费力了。”母亲却说:“扫尘是扫去一年的晦气,来年就会有好运。扫尘是一定要扫的。”
  我明白,在母亲的心里,扫尘是除旧迎新最好的方式,寄托着她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陈洪娟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