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委员和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州人代会和政协会召开期间与大家见面座谈,一起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共商甘南发展稳定之计。开好“两会”,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州委对此高度重视,会前做了充分准备。这两天,各位委员和代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认真履职的精神,研究审议了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州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审查了一系列计划报告和相关条例(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今后全州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贡献了聪明才智。在此,我谨代表州四大班子,向大家连日来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我来甘南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除了尼江两村的干部群众,接触最多、交流最频繁的就是民族宗教界的各位朋友。从你们这里,我开阔了胸襟、提升了境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增强了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本领;从你们这里,我汲取了力量,收获了感动,看到了各位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无比崇高的爱国爱教情怀,领悟了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乐善好施的宗教真谛。特别是以嘉木样主任、德哇仓主席、赛仓活佛、龙仁桑盖活佛为代表的各位高僧大德,不仅把自己的全部心智无私奉献给了藏传佛教事业和广大信教群众,而且为促进甘南及周边地区的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普遍敬重。应该说,在甘南波澜壮阔的发展和稳定实践中,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付出了大量心血和不懈努力,诠释了无愧于广大信教群众的博爱之情。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以此表达我对各位高僧大德和全州民族宗教界朋友们的深深敬意! 一是维护稳定有“善行”。甘南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宗教对全州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各族各界群众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始终是州委州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的维稳实践表明,没有民族宗教工作的深入推进,没有民族宗教界的和睦和顺,没有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不懈努力,甘南的发展和稳定必将大打折扣。我们永远铭记,在“3·14”不稳定事件和反自焚斗争等一系列大是大非面前,各位高僧大德和绝大多数爱国爱教僧人始终同党和政府保持一条心,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教群众中的特殊影响力,团结带领广大信众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同分裂势力和不法分子进行坚决斗争,做到了“危难时刻与甘南前途命运休戚与共、非常时期与各族各界群众心手相连”。特别是今年的正月法会期间,我们本着充分信任和紧紧依靠广大僧俗群众的原则,全面落实群众管群众、僧人管僧人的“自管模式”,确保了法会期间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得到了广大僧俗群众的积极拥护,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是服务信众有“善心”。大灾铸大爱,善心结善缘。近年来,各位宗教界代表人士在认真履行宗教职责,千方百计满足广大信教群众宗教需求的同时,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为党和政府分忧。特别是面对“5·12”地震和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大灾大难,各位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广大僧侣不但没有置身事外,反而自发投入到抢险救灾的伟大实践中,主动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为受灾群众诵经祈福、为遇难同胞超度亡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书写了新的历史时期“僧俗群众一家亲、各族儿女一条心、守望相助不离弃、患难与共见真情”的生动篇章。 三是构建和谐有“善举”。创建和谐寺庙,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更是建设“两个共同”示范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宗教界人士和寺管会成员充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的优良传统,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寺庙管理、清理整顿、形势政策教育和僧俗群众工作,全面落实“僧人稳则寺庙稳、寺庙稳则甘南稳”的工作要求,实现了特殊时期绝大多数寺庙和僧人不出问题的目标,彻底扭转了寺庙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在和谐寺庙和“两个共同”示范州创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是传承文化有“善根”。事实表明,藏族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密不可分、浑然天成,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往往蕴含在宗教文化之中。由此可见,藏族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藏传佛教寺院和广大僧尼功不可没。他们从入寺的第一天起,就承担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神圣职责,特别是各位高僧大德,既是宗教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他们用自己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厚的人文修养,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根基”、塑造了“灵魂”。我们要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更迭,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和有识之士弘扬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从来不曾改变,他们既是扎根在广大信众精神家园里的“菩提树”,更是奔赴在“文化苦旅”这条曲折道路上的“苦行僧”。他们这种不惧艰苦、甘于寂寞、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求学治学精神,不正是我们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榜样吗?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