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转型升级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打造全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这一主题,明确提出了我州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优化农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这一目标的提出,与近几年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农牧业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反映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州委、州政府立足实际,分析农牧业形势,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甘南州情,对推进我州农牧业转型升级进程,实现我州特色优势产业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州正在迈入发展新常态。顺应这一趋势性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把农牧业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这为我们做好现代农牧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目前,农牧业依然是我州的主导产业,加快农牧业发展,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要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要把做好现代农牧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农牧业发展实际,狠抓各项惠农措施落实,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为农牧村发展与农牧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创新发展。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效益,真正造福于各族群众,是目前我州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创新驱动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要达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必须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要扩大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规模效应,集中力量在草产业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推出一批实用成果,实现农牧业新发展。争取引进知名企业和名优名牌与我州优质资源高位“嫁接”,吸收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系列产品和拳头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提质增效,示范带动。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在牦牛、藏羊毛绒、骨、血、生化产品等副产品方面填补空白,开发高精深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创新政策支持手段,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基地建设、人才培训、展示展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做好金融服务支持,在基础设施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面为企业注入强大发展动力。同时,着力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牧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 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夯实转型升级基础。长期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过渡,农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农牧民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优化资金投向,着力加大对农牧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应用等农业公益性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增强农牧业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围绕我州现代农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领域,整合多渠道资金,着力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围绕“田、路、水”三个关键,切实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必须挖掘特色资源,推动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州农牧业转型升级要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在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上做文章,加快推进资源转化增值。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创造和放大特色产业优势。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强化“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调整结构、增强特色,依靠科技、提高品质,创建品牌、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中藏药材种植业,巩固现有的药材生产大县地位,挖掘其他县市药材发展潜力,培育地产性特色药材,扶持一批种植、加工、营销企业。稳定青稞生产基地面积,大力推广杂交油菜,巩固提高蔬菜温棚,建设粮油高产示范田,促进特色农作物均衡增产。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广专业化育苗技术。推进以经济林果、高原花卉、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和山野珍品开发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大力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增效。 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必须鼓起群众“钱袋子”,在促进农牧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核心是看“老乡”的“钱袋子”。能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是对“三农”工作的重大考验。促进农牧民增收,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长农牧业产业链,积极开发农牧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民俗风情价值,推进农牧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拓展农牧村外部增收渠道。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农牧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要围绕支柱产业多元化,积极扶持发展各类非资源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个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难点在农牧业,潜力和希望也在农牧业。各县市各部门要持之以恒强农牧业、富农牧民、惠农牧民,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步,奋力开创农牧业发展新局面,让农牧业强起来,让农牧村美起来,让农牧民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