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5年03月19日 >>01版:一版


舟曲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3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本报舟曲讯 舟曲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日前正式启动实施。今年将先期完成省上下达的2014年退耕还林任务4万亩,锁定国家投资6000多万元,涉及全县19个乡镇119个村18199户。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用7年时间,对全县仍在耕种的24.39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中央每亩补助1500元,5年内分3次下达,第一年800元(含300元种苗造林费)、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 
  据了解,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再自上而下分解任务,而是由农民自愿申报,退不退耕,种什么品种,由农民自己决定。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林草结合,不再限定退耕地还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也不再禁止林粮间作,允许退耕农户在不破坏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间作低杆农作物,发展林下经济,推行禽蜂上山、药果相间等多元立体的生态保护模式,大力扶持农家乐、林家乐等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缓解因退耕还林带来的近期收入减少等问题,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舟曲县首轮退耕还林工程于2000年启动实施,截至2013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及配套工程20.8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1.04万亩、荒山造林8.2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6319.6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14774.5万元,教育医疗及管护费补助资金1545.1万元。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舟曲县在国家停止安排退耕地还林任务的情况下,自筹资金1758.27万元,实施退耕还林3.54万亩。
  工程实施以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陡坡耕作面积明显减少,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工程区水土流失量大幅下降,林地植被生态功能逐步增强,开始发挥生态效益;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同时促进了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拓宽了增收渠道。依托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发展经济林果、中藏药材、特色养殖、设施种植和劳务经济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舟曲县已完成调查摸底和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与各乡级实施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退耕还林工作有序开展。     (刘江林)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