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我州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青山绿水入画来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3月2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记者 马保真 实习记者 尹党周

  我州是国家重要高原生态安全屏障,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保护好甘南的生态环境,是党中央和省委赋予我州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近年来,我州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紧紧围绕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改善和发展林区民生等重点战略,以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公益林保护建设等为主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林区民生设施建设和富民林业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驱车行驶在临合高速公路上,沿线生态景观林带已成为亮丽的风景线,碧水蓝天、层林尽染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不少人感叹:甘南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这些正是近年来以林业为主的生态建设的缩影。这绿,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这绿,给整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绿,更凝聚了全州林业人的辛勤汗水。
  2010年国务院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玛曲、碌曲、夏河、合作、卓尼、临潭六县市列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将舟曲、迭部两县列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明确提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形成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这一系列的生态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我州必须要走生态型的文明发展道路,决定了我州必须要选择生态化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州确定了“生态立州”战略,吹响了建设“生态甘南”的号角。生态立州,改善环境是关键;改善环境,植树造林是关键。全州大力实施了以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保护建设等为主的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和一系列营造林建设工作。完成天保工程一期建设封山育林42.91万亩,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509.71万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净增8.6个百分点,蓄积量净增54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天保工程二期建设实施完成封山育林15.3万亩,年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643.42万亩。同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环保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全面完成总投资2035万元的森林防火一、二期项目建设,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期准备工作,拟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
林业保护有序进行
  建国以来,我州林区一直是国家重点木材生产区,也是甘肃省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在1952年至1998年46年的大规模开采中,全州共计生产原木1040万立方米、锯材126万立方米,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基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西北大中城市和陇海铁路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有力支持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而大量的木材输出所带来的问题也较为严重,曾因过度砍伐,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现象屡见不鲜。
  如今,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州人民的共识。
  迭部是全国十大原始林区和我省最大的林业县,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确立了林业经济的发展道路,主要以砍伐林木输出原木为主。但长期的超量采伐,使迭部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已面临枯竭,整体林业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失衡。近年来,多年不见的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迭部林区,特别是在迭部林业局安子沟林场场部对面隔水相望的山林里,常有10多只体态不同的梅花鹿出没。这是林区实施天保工程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的写照,一度销声匿迹的梅花鹿重返了家园。目前,全州正在逐步由原来的“整体恶化,局部治理”跨入“局部恶化,整体治理”的林业发展新阶段。森林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功能不断加强,森林生态效益更趋明显,充分发挥了维系国土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林业改革安定人心
  十几年前,迭部林业局旺藏林场的伐木工人杜平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同伴们扛着油锯,开着拖拉机上山伐木,看着一棵棵粗大的松树轰然倒下,丝毫没有心痛。
  无休止的采伐,山上的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涵养能力降低了,清澈的小溪渐渐断流,林子里少了清脆的鸟鸣,以前常见的梅花鹿、锦鸡都很少露面了。   (下转二版)

新跨越
实现
新思路 
谋划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