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成芳 张继元
“学校供应早餐,我就可以把早餐钱省下来,买自己喜欢的图书!”正在临潭县石门中心小学上六年级的祝小东同学拿着一本精美的童话书,高兴地向记者炫耀…… 家住临潭县城关镇杨家桥村66岁的王临安老两口,每人每月能领到75块钱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老人感叹,“我老了还赶上这样的好政策,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 在临潭县社会福利院里,五保老人王康娃正躺在椅子上晒太阳…… 这一幕幕温馨感人的场面,绘就了临潭和谐发展最美景色,奏响了临潭和谐发展最强音。 在临潭,民生议题一再成为施政的重点,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延伸其触角。“十二五”以来,该县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投入民生资金38.15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69.8%。 临潭多方筹措,上下联动,不仅把对群众的关心具化到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还把对群众的关爱细化到精神领域,体现的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心系百姓情满园的为民情怀。 抓文教,强民生之智 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全县116所义务教育学校的23901名学生全部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中央财政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在校200天计算,每生补助600元。补助资金不得发给学生或家长个人,全县统一标准(一个鸡蛋、一包牛奶、一个馒头)提供营养早餐或课间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78.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初中无辍学学生,辍控率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3%,15周岁人口中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97.97%,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1.68%;15-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98.5%。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高考录取率达到91.07%,“十二五”以来,有510名初中毕业生被西北师大附中、合作一中、兰州新区中学录取,4859名学生考入各类高等院校。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教育方面累计投入10.72亿元,在术布乡江可河和卓洛乡日扎村建成双语幼儿园2所,建成卓洛幼儿园、王旗乡先锋幼儿园、新城镇扁都幼儿园等9个乡镇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不断提高,全县14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600名。 加快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十二五”以来,临潭文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总投资2652万元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四馆”综合楼开工建设,投入资金2155万元,新建16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乡镇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141个,农牧民书屋131个,新建扩建乡村舞台76个,农牧民健身工程48个,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文化企业33家,从业人员419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043万元,年均增长26%。 一所所学校、一座座乡镇文化站,犹如镶嵌在临潭乡镇村落的一颗颗明珠,正放射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激发了临潭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热情。 抓低保,应民生之急 64岁的王康娃是临潭县新城东街村5社人,家境贫困,家里人口多,身体不好,没有妻儿,后来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从2006年享受了五保待遇,2008年入住到新城中心敬老院,2014年9月搬到了县社会福利院,民政局购置配发了新衣和被褥及生活日用品。“入住临潭社会福利院后,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取暖由原来的火炉变成了暖气,实行人性化管理,每日荤素搭配,每月还发20元的零花钱,福利院为全院老人配备了医护人员,有专门的医务室,有个头疼脑热,卫生员都及时进行诊治,并安排专人24小时陪护。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县上领导都会来看望慰问我们,使我们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王康娃逢人便说。 “十二五”以来,该县建立了孤儿救助制度,完善了城乡低保、五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办法和措施,拓展救助范围,增加救助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救助保障机制,基本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保障对象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2010年的850元提高到2014年的2193元,城镇低保月障保标准由2010年的167元提高到2014年的348元,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34亿元,发放城市低保金7110万元,有效保障了4.78万名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将符合供养条件的1025名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五保年供养标准由2010年的1000元提高到2014的3310元,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1168万元。相继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8所,2014年9月临潭县社会福利院投入运行,目前全县养老床位达到96张。通过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方式,有效解决了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的基本生活。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569万元,临时救助金105万元。发放孤儿救助金537万元,救助标准从2011年的每人每月360元增加到2014年的农孤儿每人每月600元,城市孤儿每人每月800元。 抓社保,解民生之需 家住临潭县城关镇杨家桥村66岁的王临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10年我开始领养老金了,刚开始是60元,现在每个月75元,一年下来我们老两口也能领到一千七八呢。农村人都说,‘养儿防老',但是现在社会好了,有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开始由政府出钱了。我老了还赶上了好政策,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 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基本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得到贯彻落实。至2014年底,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1.74万人,比“十一五”末增加1.6万人。“十二五”以来,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1.51亿元,支出8975万元。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2014年底全县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760元,比“十一五”末月均425元,增长32%。 一项项新举措,一件件暖人的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着临潭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我们相信,在党的温暖阳光下,临潭人民将大踏步迈向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