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温暖的馨香
——读王利芝散文集《一杯玫瑰茶》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花盛

  “当她爱了,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是摘自湖南作家王利芝的散文集《一杯玫瑰茶》里的一句话,引自张爱玲的《今生今世》,我喜欢这句话。这朵从尘埃里开出的花是幸福的,是富有的,更是温暖的,她恣意地行走在大地上,为你,为我,为他们留下了久久不息的馨香。
  和王利芝相识我是幸运的。王利芝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便开始公开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先后在《青年作家》、《湖南作家》、《芳草》、《散文诗》、《作家报》、《诗歌报月刊》《意林》等国内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40余万字,并多次获省级以上文学奖。对她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必然的,是令人羡慕的。我们相识于网络,却“缘”于诗歌,她的许多诗歌读后总能令我感动,也许,是因为我们在诗歌叙述方式上有着相近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也许,是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求学路途;也许,是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职业……
  六月初,我收到了王利芝的散文集《一杯玫瑰茶》,颇为感激。书名如其文,带给我一种芳香、一种清新、一种回甘无穷的甜蜜中略带着淡淡的苦涩……我想,这就是玫瑰茶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而这幸福源自她对往昔甜蜜的回忆,源自对亲情的感恩,源自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更源自对真善美义无反顾地追求。
  我喜欢沉默,喜欢清贫而平静的生活,喜欢在徐缓的音乐声里回忆、感伤、沉思抑或遐想。这样的时候,当然需要一杯清茶的陪伴,最好是拥有一杯幽香的玫瑰茶,而王利芝的《一杯玫瑰茶》真好填补了我生活的某个空白抑或是某种缺憾,“握一杯茶,热气氤氲。坐于火炉前。再把收音机拧开,让一些暖心、伤感、振奋、激越、深情、浓烈的声音飘进心房。”
  我总感动于王利芝的散文之中,她的散文没有庞杂的表述,没有矫揉的造作,拥有的是飘逸洒脱、优美清丽的言说、表达和迷人的气息;她的散文也没有生活的艰辛和尘世的沧桑,拥有的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情调:温馨、浪漫,甚至略带着一种高贵的气质,这多像生命里一束定格永恒、再现美丽的玫瑰花。她说,玫瑰花瓣泡出的茶,芬芳、晶莹、透亮、无邪。当这样一杯玫瑰茶放置眼前时,我们的心中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从容、镇定呢?当轻昧一口这样一杯玫瑰茶时,一切忧伤和疲惫将随玫瑰的幽香变成浪漫而深情的怀念,令人温暖、自信、幸福而沉醉;当我在黄昏瑰丽的余辉里啜饮这样一杯玫瑰茶时,不禁想起那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话来,我想,这正是王利芝馈赠于我的一份收获,一种启迪。
  “人生,就如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一路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春光里的行走》)“我只要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我只跋涉自己的高度,在自己的高度里纯净,争取努力到达。”(《这一切,就是爱》)“你爱了生活,生活也因此馈赠了你。”……这样的感悟,这样的坚守,这样的哲思,在她徐缓而细腻的叙述中比比皆是,难怪她在后记中写道,写作于她是一种生活方式。她努力坚守用源自内心的文字,来记录生活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敬畏……还有那份热爱。因此,有这样的感悟、坚守和哲思便在意料之中了。
  王利芝说,她相信文字可以温暖一切善感的心灵。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正是用自己的文字为我们沏了一杯馨香的玫瑰茶,温暖着,安抚着我们物欲主义下那颗早已被世俗生活压得苟延残喘的心灵,我坚信,你我,还有他们,更坚信,这“馨香总有一天会带出藤蔓,会长出枝叶,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当时一树的葱茏”(梦天岚语)!
  感谢王利芝,感谢她的《一杯玫瑰茶》,使我的生活充满诗意,并弥漫着温暖的馨香!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