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假期,又要迎来老少出行的高峰。专家提醒,气温回暖,出游人数增多,但多雨、潮湿的天气易至地面湿滑,老人出行前应注意评估体力、活动能力是否能够出行。出行时应该选择鞋底较厚较平、防滑轻便、尺寸合适的鞋子,注意防摔倒。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清明外出春游、踏青、扫墓等活动开始频繁,但如遇多雨、潮湿的天气,容易导致地面积水,老年人行走要小心,尽可能拄一手杖,以增强身体的支撑能力。在走山路、上下楼梯、上下坡时要注意,老人控制自己步伐的能力较弱,搀扶老人时要适应老人步伐的频率。 高龄老人在出行前应该先评估身体状况、活动能力是否能够出行。假如老人平时走路就不是太稳或体力本身不太好,则不要勉强。出行最好带上拐杖帮助平衡,或坐轮椅,有平坦的路时再下来走一走。 乘车时,要注意防晕。老年人身体有时因饮食不当、睡眠不足,都会诱发晕车、晕船,可在开车前30分钟吃些防晕药,在开车时可闭目养神,精神放松,头靠座背保持不动来防晕。 路边的野菜莫乱吃 4月是盛产野菜的季节。清明小长假,不少市民想借这个机会,呼吸一下郊外的新鲜空气,顺便采摘野菜,享受点“野”味。其实并非所有的野菜可入口,那么怎样的野菜才算好的呢? 采野菜要选对地方,不要选公园、路边或者污水旁的野菜,因为这些地方的野菜被污染的可能性大,吃后会影响人体健康。专家建议,采野菜要远离厂矿附近、耕地旁、果树下、马路边,最好能去树林里采集,这样才能尽可能吃到没污染的野菜。 除了因生长环境被污染的野菜,还有些野菜本身也有潜在的毒性,如处理方法不当容易造成中毒。对野菜种类不熟的人们,不认识的野菜不要采挖或食用,最好去超市或商场里购买,比较有保障。 野菜怎么样吃才健康?饮食专家表示,最好采用蒸、做汤或做馅等方法食用。因为野菜所含草酸比较大,它被吸收后会与血液中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可能沉着于泌尿系统及胆道,引起肾结石和胆结石。这样的野菜最好在沸水中烫一会儿再食用。许多野菜,如山蒜有微毒,采挖回来后要在水里浸泡两个小时以上再食用,以免中毒。 不少的市民觉得苦能清火,越苦的野菜清火的作用越大,故比较青睐苦味野菜。营养专家表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虽然苦味野菜具有性凉的特点,从中医上说是具有清火、解毒、凉血的作用,但是多食伤害脾胃,影响代谢,建议少吃为宜。 此外,春游时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应避免食用不洁、生冷食品,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一些传染病。对于不熟悉的野菜、动物肉、果子不要随意采集食用,对于山泉和深井水,以及江、河、塘、湖水都不能生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