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路遥,在我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名字,许多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4月0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路遥,在我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名字,许多年来,关于他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清晰。最近随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一次使我思绪万千。
  路遥不仅是我敬爱的一位作家,而且还是和我邻村的老乡,他的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精神力量,许多年来一直深深地感召着我。
  第一次听说路遥的名字,是我正上小学时。那年夏天,邻村放电影《人生》,说是路遥写的。村人听了都很称奇,我也跟着热闹的乡亲们一起步行了十多里去看,记得那天晚上,看电影的人特别多,邻近的好些个村子的人都来了。那时年幼,电影的内容倒不是很有印象,但影片里那些熟悉的陕北风土人情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991年春天,得知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首奖,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十分兴奋,我也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打动了,从内心深处升起了一份对路遥这位强烈的崇敬之情。
  1991年的农历8月13日,路遥载誉归来回到家乡清涧县城,在县影院做文学报告,整个清涧县城都沸腾了,校园里、街道上人们奔走相告,都是一幅幅激动的模样。我还听说我们的县长大人专程到县界处早早地等着,亲自接路遥呢!那天晚上,县长主持欢迎会,大厅内人山人海,就连大厅的走廊上也挤满了人,我当时就挤在走廊上,怀着一颗跳跃的心远远地张望,不久,路遥朴素的身影就出现了,灰色茄克,黑色裤子,茶色眼镜,北方大汉般壮健的体形,走路时背微微稍驼。望着满大厅挤得黑压压的人群,路遥显得很激动,讲话时,口音有些打颤。从此后,在路遥这座文学灯塔的照耀下,我这个从小心怀文学梦想的青年不仅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而且开始写了大量的文学习作,仰望着文学的远方一路蹒跚而去。
  那个撕心裂肺的日子让我今生永远无法忘怀。1992年11月17日早晨,我在校园的报栏里无意间看到一行醒目的大字:路遥于1992年11月17日晨8点20分去世——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我不相信眼前看到的这则消息是真的,急忙再一次擦亮眼睛凑近了报栏——但一切就是真的!陕西日报上赫然触目的一行大字,每一个字就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眼前一片黑暗,仿佛天塌了一般。从此后,在人世间再也不会看到把故乡和亲人深藏在自己火一般的内心里的文学前辈了。那个早晨,我悲痛欲绝,用粉笔在教室黑板的一边写下了一行字——路遥,我们为您哭泣。那一天,那一行字一直就那样保留着,上课的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没擦掉。在那段日子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的脑海里总是在反复地追问苍天:苍天啊,你为什么要如此的不公啊!不久,我写了一首小诗《悼路遥》以寄我心中那份哀思。
春天的时候
望见了您
扛着一支人生巨笔
为苍生哭笑

虔诚的手
描绘平凡的世界
您何曾沉默
并不寡言

您脚踏黄土地呀
仰望苍穹
目光
将天地相连

青天啊——你究竟为何
为何请他升天
他虽沉默不语
但所有人都不会无言。
  后来,读了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他创作的艰辛和对故土和亲友的挚爱,这让我更对他增添了一份敬仰之情。书中很多话,我都牢记在心,并启迪着我以后的人生,比如他说:作家应该是一个最普通的劳动者,应该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中去工作;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路遥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就在于他用一颗黄土地一般深厚的爱的灵魂,真诚地书写着他深爱着的土地和那片土地上所有的亲人们。他的名字犹如一座文学的灯塔,在苍茫的远方为我们文学的后来者们照亮着征程,引领着我们一路仰望着崇高的精神巅峰,用我们的真诚和爱为这世界写下一行行光明、温暖而又虔诚的文字。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