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琳喜 张继元
双联行动如一股清风,轻拂着三河一江农牧民群众的心田。在甘南大地,一次次感人的实践行动,一个个动人的双联故事,描绘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画卷。 联村联户连民心,为民富民促发展。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广大干部把百姓冷暖挂心间,把群众疾苦记心头,用真心动真情,解民忧办实事,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奏响了社会稳定促和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强音。 结合民族地区实际 以真情实意连民心 “寺院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后,县上不断加大寺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帮扶,危旧僧舍全部改造了,太阳能路灯装上了,寺院道路硬化了,僧人的低保、医保问题也解决了,日子越来越好了。”玛曲县外香寺寺管会主任旦正才让说。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玛曲县把全县11座寺院全部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将低保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延伸到寺院,同时,想方设法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广大僧尼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日前,合作市扶贫办、卫生局、农牧局等单位的60多名干部,为勒秀乡加茂贡寺院的僧人送去了价值3万多元的生活物资,看望了5名残疾僧人,给他们送去扶助资金。 我州根据维稳工作的特殊性,开创性地将寺院和僧尼纳入双联行动结对帮扶范围,拓展了双联行动覆盖面。目前,省州县乡四级共972个单位2.6万名干部联系了全州661个村、10个社区、1个马场、2.8万户贫困户,共有912个单位1.7万名干部联系帮扶121座寺院。三年累计改善民生兴办实事1.33万件。 强化政策宣传教育 以正面引导聚民心 “州委宣讲团来我乡开展宣讲活动时,广泛宣传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以及甘南藏区近年来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巨大变化,引导群众爱家爱国,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感恩奋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树立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坚定信念,筑牢了维护团结、反对分裂的思想防线,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卓尼县申藏乡党委书记卢红梅说。 在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中,我州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把“富家”与“富脑”相结合,通过召开乡镇党委会议、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群众大会等方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形势任务、政策法制“三项教育”、“珍爱生命·反对自焚”等主题教育活动及以“感恩、颂歌、健康、守法”为主题的文化、科技、卫生和司法“四下乡”活动。 据统计,共开展各类宣讲教育活动12927场次,参与群众28.9万人次,举办文艺演出40多场次,发放藏汉“双语”科技、医疗、法律知识等宣传资料34800余册,科技技术服务1200多人次,开展义诊3600多人次。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以和谐和睦顺民心 三年多的双联工作,让双联单位深刻认识到,只有扑下身子,真情投入,一心为民,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切实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就地发现问题,就地解决问题,努力做到‘遇到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过夜’,对一些出现的问题要早发现、早对接、早处置,严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特别是要全力加快发展,努力用发展的手段引领群众向‘盼富思稳’的方向转变。”州委书记俞成辉在双联点调研时强调。 双联行动中,我州始终坚持把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双联行动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双联干部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双联行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实效化、规范化。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2015年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大会上,对我州广大干部深入基层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在甘南藏区反自焚斗争和岷漳地震抗震救灾中,双联干部发挥了救急难、解民忧、促和谐的重要作用。卓尼县尼江问题的重大缓解更是双联行动促进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据统计,双联行动开展三年来,我州各级干部累计进村入户29.37万人次,驻村87.95万天,走访群众10多万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4万件,化解率达到95%,实现了维稳工作全覆盖。 积极解决民生实事 以实际行动暖民心 夏河县阿木去乎镇克莫村村民拉毛才让一家在双联单位的大力扶持下,生活一天天好转,成了村里有名的蕨麻猪养殖户。 “双联行动给了我很大帮助,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拉毛才让高兴地说。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双联行动的政策,组织各级联村单位结合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紧盯水、电、路、气、房等瓶颈问题,学习政策,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建设步伐,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60多件、投资12.8亿元;累计发放各类贷款31.8亿元,其中:双联贷款19.3亿元,其他惠农贷款12.5亿元。加快农牧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年累计整合投入资金7.41亿元,受益人口达69.35万人。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 以富民产业合民心 舟曲县巴藏乡后北山村是州委政法委的联系村,干部职工多次深入该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筹资建设桥梁、培育苗木、发放助学金、助建村级卫生室等,这些举措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群众的心田。 如今,后北山村百姓都说,联村联户不走过场,实打实地帮咱老百姓摘穷帽子,我们心里热乎乎的,我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更有信心了。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州迅速动员州、县、乡三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与省双联单位一同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村级经济收入提高、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如今,双联行动已逐渐成为我州农牧村维护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平台和有效途径。 目前我州已建成农牧业示范村267个、联户牧场412个、专业养殖小区63个、专业合作社580个、牲畜暖棚6358座,建成优质青稞基地25万亩、高产杂交油菜6.25万亩、中藏药材10.21万亩、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3441座。多措并举的双联行动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使全州近10万人脱贫。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强基固本拢民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双联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基层组织建设好。解决贫困落后问题,离不开一个能力强、作风硬的领导班子。 省水利厅党组对我州双联行动高度重视,着力健全组织,配强双联力量,选派123名干部联系合作市、舟曲县、临潭县的6个贫困村,与190户特困户1008个农牧民开展互联。4名厅级干部、27名处级干部、92名科级干部组成双联工作组,确保每个联系市县有一名厅级领导,每个联系村有一名正处级负责人,每个困难户有一名科级干部。 借助双联平台,成立村级服务中心,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健全村级群团、治保、调解组织,建立以户为单元的网络化服务体系,着力把农牧村党组织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强堡垒。目前,全州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233个、新型社会合作组织党组织108个,覆盖率分别达到29.8%和74.5%;在村民小组建立党小组2763个,成立联防自管小组9778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路宽了,水来了,电通了,地平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跑运输,卖山货,贩牛羊,市场繁荣了,和外界的交流多了,村民的增收门路也越来越宽了。双联的生动画面和感人故事始终在我们心头萦绕,这崭新的景象,充满生机的画面,正是双联行动带来的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