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
 
 


卓尼: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4月1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本报卓尼讯 卓尼县围绕“五抓五区”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两大中心任务,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完成地区总产值13.01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工业增加值3.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8元,同比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76元,净增746元,同比增长20%。
  农牧村经济健康发展。该县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着力推进一特四化建设,发展现代农牧业,调结构,促转型,农牧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农牧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6.5%。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促进农牧村经济有序发展,农作物播种面积15.87万亩,粮食产量0.82万吨、油料产量0.23万吨。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植树造林,完成荒山造林3000亩,义务植树4000亩。
  项目建设高速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实施项目176项,其中续建83项,竣工52项;新建93项,竣工1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26.6%。“城中村”改造工程涉及521户,已安置拆迁户174户286套。在艺术节期间,签约项目9项,其中4项已落地实施,合同引资达7.63亿元,创历史新高。
  扶贫开发成效明显。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全年完成9个整村推进项目。输转劳务1.69万人次,劳务创收2.18亿元。整合涉农资金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4.33亿元,用于6乡镇扶贫攻坚。加大双联惠农贷款力度,筹资3600万元双联贷款担保基金,审批发放双联惠农贷款2036户15153万元。
  民生持续改善。清理调整城市低保对象538户603人、农牧村低保对象2423户7657人;为11603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城乡低保金等,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7.4%;全年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支一扶和分配退役士官共260人,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两次招聘156名大中专毕业生到15家企业工作;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14个农村互助老年人幸福院建设项目和2200户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工程开工建设;120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前期工作;5所乡镇幼儿园新建项目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修建集中式供水127处,解决了20个行政村26129人及4000名学校师生饮水问题;10条50公里建制村通水泥路项目已完成路基路面工程36.7公里,完成投资1742.5万元;异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搬迁138户1348人,10月底全部竣工;科技示范惠民工程中,将100万元专项经费投入到12个专业示范合作社,用于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合作社规模化种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高考录取率达95.61%;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补助资金1302万元;全面实施农牧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农牧村学前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发放营养改善补助资金858.57万元,受益学生12507人;进一步规范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为717名学生发放贷款370.25万元。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0736人,建档率99.3%;新农合参合人数84014人,参合率99%,收缴医疗基金2679.08万元。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全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投资1200万元的电影《卓尼土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映仪式及新闻发布会,并参加了中国兰州第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展映仪式,举办了省内首映仪式,提升了卓尼对外知名度;编制完成《卓尼县洮砚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将卓尼县命名为“中国洮砚之乡”;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5家、从业人员376人,文化产业增加值2011万元,文化产业投资7300万元。
               (王芝莲)
新跨越
实现
新思路 
谋划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