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夏河全力改善农牧村群众居住条件
党的恩泽暖民心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4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毛辉成

  住房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民生问题。夏河县全力改善农牧村贫困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廉租住房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力度,让“居者有其屋”。
昔日旧屋换新颜
  自农牧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县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农牧村危房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对全县14个乡镇住房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对居住危房的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登记造册,同时向县政府提出专项补助经费申请,最大限度提高了危改户的户均补助标准,扩大了贫困危改户的受益面。危房改造后,特困群众原来居住的简陋破旧、濒临倒塌的房屋变成现在清一色砖木结构、宽敞舒适的瓦房,特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工程10500户,累计改造面积47.25万平方米,发放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0420万元。
  桑科乡岗岔行政村三村村民才道由衷地说:“我们家终于住上了新房,这都来自党的好政策。”才道家境困难,无力维修祖上留下的旧房。2010年,政府帮他进行了危旧房改造,原来简陋破旧的土木房屋变成了现在的砖木结构新房。
定居开启新生活
  在总结易地搬迁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夏河县对科才、桑科、王格尔塘等乡镇进行了调研,了解情况后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把发展基础较好、农牧民群众生活相对富裕的科才乡作为建设重点,确定乡镇集中定居模式,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在全州牧区率先建设敬老院、幼儿园等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定居点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按照桑科新村靠近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将旅游开发与定居点建设相结合,使富余劳动力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
  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异地搬迁工程,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定居工程项目总投资20549.78万元,2008—2012年,国家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817.5万元,已建成住房1923套,1923户9540人实现定居。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以来,生活在禁牧休牧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桑科乡、科才乡、甘加乡等13个乡镇35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2594户15653人顺利搬迁。
保障住房暖民心
  夏河县坚持“三级公示、三级审核”分配制度,在统筹照顾老弱病残等保障对象的同时,对符合保障对象采取抽签方式分配住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同时,认真开展跟踪回访,了解保障对象家庭收入、人口和住房等变动情况,对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及时予以停发租赁补贴或收回廉租房。为全面掌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实行报表制度,及时上报报表、动态监测表册,按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保障对象档案,按社区编号予以整理归档,基本做到了分户建档。
  2008年至2014年,共筹建、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6858套,其中,新建廉租住房3368套、公共租赁房1396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094套。落实各级配套资金34976万元。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849户9193人604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住房问题,为全州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提供了好经验。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