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转改 |
|
|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6月0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
作者:
|

|
勤劳双手绘就多彩帐篷
◇记者 王满辉 杨晓飞
实习记者 后晶晶
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原点缀着蓝白相间的帐篷,是甘南草原特有的美景。帐篷是草原靓丽的风景线,也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甘南藏式帐篷花纹细腻、做工精湛,深受藏区牧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市场需求推动了帐篷加工业迅速发展,夏河县仁青帐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代表之一。
见到总经理仁青时,他正在指导缝纫师傅们加工帐篷。仁青今年59岁,自小生活在农村,他种过庄稼、放过牧,也做过小生意,但都没能很好地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直到1982年,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他开始了藏式帐篷的加工制作。
刚开始,仁青的帐篷只有家人缝制,效率不高,效益也不好。仁青没有放弃,他瞄准市场动态,转变传统观念,改变经营模式,将帐篷厂搬到夏河县曼克尔村,并招收县城附近的特困户、贫困户到厂里打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仁青的藏式帐篷,因其精湛的传统手工艺而响誉安多藏区,销路也随之打开,帐篷远销西藏、青海、香港、澳门、泰国等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仁青的帐篷由于材料、花纹、图案、样式等不同,小帐篷3天左右加工完成,每顶卖到4000至5000元;大帐篷则需要15人连续加工45天才能完成,每顶卖到14万元。
2010年5月,仁青投入注册资金15万元,成立了夏河县仁青帐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他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仁青最大的心愿还是让村里人和他一样富起来,他主动邀请乡亲们做帐篷生意,并无偿传授制作手艺。乡亲们制作的帐篷,仁青统一收购,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仁青的帮助扶持下,合作、临潭、临夏等地的藏、汉、回各族群众70余人学会了藏式帐篷加工手艺,他们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如今计划投资1200万元修建的帐篷加工生产基地主体已经完成,这将为夏河县帐篷加工业注入强大活力,也为仁青带动更多群众致富打下基础。仁青说:“帐篷生产基地投入巨大,但我一定会努力把它建起来,帮助生活困难的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
|
|
◇记者 王满辉 杨晓飞 实习记者 后晶晶
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原点缀着蓝白相间的帐篷,是甘南草原特有的美景。帐篷是草原靓丽的风景线,也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甘南藏式帐篷花纹细腻、做工精湛,深受藏区牧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市场需求推动了帐篷加工业迅速发展,夏河县仁青帐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代表之一。 见到总经理仁青时,他正在指导缝纫师傅们加工帐篷。仁青今年59岁,自小生活在农村,他种过庄稼、放过牧,也做过小生意,但都没能很好地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直到1982年,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他开始了藏式帐篷的加工制作。 刚开始,仁青的帐篷只有家人缝制,效率不高,效益也不好。仁青没有放弃,他瞄准市场动态,转变传统观念,改变经营模式,将帐篷厂搬到夏河县曼克尔村,并招收县城附近的特困户、贫困户到厂里打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仁青的藏式帐篷,因其精湛的传统手工艺而响誉安多藏区,销路也随之打开,帐篷远销西藏、青海、香港、澳门、泰国等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仁青的帐篷由于材料、花纹、图案、样式等不同,小帐篷3天左右加工完成,每顶卖到4000至5000元;大帐篷则需要15人连续加工45天才能完成,每顶卖到14万元。 2010年5月,仁青投入注册资金15万元,成立了夏河县仁青帐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他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仁青最大的心愿还是让村里人和他一样富起来,他主动邀请乡亲们做帐篷生意,并无偿传授制作手艺。乡亲们制作的帐篷,仁青统一收购,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仁青的帮助扶持下,合作、临潭、临夏等地的藏、汉、回各族群众70余人学会了藏式帐篷加工手艺,他们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如今计划投资1200万元修建的帐篷加工生产基地主体已经完成,这将为夏河县帐篷加工业注入强大活力,也为仁青带动更多群众致富打下基础。仁青说:“帐篷生产基地投入巨大,但我一定会努力把它建起来,帮助生活困难的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一 线 见 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