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龙 马保真 通讯员 韩延明 石祥潮
“格河沿河路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晚饭后,张大爷和老伴都会沿格河散步。如今,城区大街小巷,曾经的脏、乱、差少了,生活便利了,环境优美了。这只是打造“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品牌的一个缩影。 2013年6月19日,合作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召开,时任州委副书记的俞成辉同志号召州市两级积极行动起来,全民动员,全身心投入,打一场城市管理的翻身仗。 2014年5月27日,俞成辉主持召开合作市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会,全面分析查找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在今年全州“两会”期间,州委书记俞成辉提出了建设“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的总体目标,鲜明提出了“做‘亮’主城区,做‘靓’东西路,做‘净’结合部,做‘美’会客厅”,把合作市打造成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及“领衔甘南、示范藏区的品牌城市”的建设目标。又一次将合作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 5月5日,州委、州政府向全州人民发出环境卫生大整治的动员令,合作市迅速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百日大会战”、“集中攻坚月”行动方案。 5月20日,合作市召开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吹响了全市全面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冲锋号。 净化城市环境美化城市空间 合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紧密结合市情实际,将今年确定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旅游发展年”,响亮打出了“打造全藏区最干净的城市”的旗号,全面启动了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县级领导干部包抓具体片区,对存在的14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出重拳、严整治。多部门联动,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在主次街道和背街小巷实行“四定”和“一岗五责”制度,将环卫作业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城区马路干净、便道宽敞、秩序井然,彻底扭转了以往“灰头土脸”的形象。 精心美化亮化城市是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手段。合作市全面加大路灯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力度。做到高效、优质、节能。近三年来,完成了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及交叉路口的亮化改造,对城区所有社区、背街小巷路灯进行改造,城中村新装了路灯,基本消除了城区亮化死角,保持路灯完好率99%以上。 强化问题整改巩固整治成效 市两办督查室对整治情况进行不间断督查,建立挂账销号和主要领导直报制度,建立了强有力的推进整治环境卫生的工作机制。 在这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参与干部群众达到6万多人次,清理各类垃圾1200余吨,清理河道淤泥、河面漂浮物和垃圾12500多立方。实施城市路网延伸和拓展道路4条、硬化巷道1万多平方米。拆除违建22户,整顿门店经营220余户。清洗维修沿街风貌改造损坏、脱漆建筑。完成楼宇亮化和既有亮化设施维修改造建筑120栋。城乡绿化及单位周边、裸露空地绿化栽植云杉13944株、种草7321平方米。实施透景墙、景观墙改造31家。拆除和规范各类不规范户外广告、宣传牌81块。粉刷和补修城区墙面15364平方米,清洗喷漆卷闸门31间3681平方米,清理小广告4100余张。清理规范房前屋后“三堆”(柴堆、土堆、粪堆)问题300多处。整治景区及周边环境卫生,美化净化景区环境。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776起,开辟自行车、摩托车停放点85处,首次试点安装自行车、摩托车停放架8套。实施了城区当周街路灯照明空线入地改造4300米,清理改造供电、通信等横跨飞线和入户线路1950米。整治建材、蔬菜市场卫生状况“脏、乱、差”经营户41户。全面加强“禁塑”工作,没收塑料购物袋4万多个,从源头上杜绝了“白色污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反响之强,可以说完成了又一次蜕变、实现了又一个突破。 正如副州长、合作市委书记刘永革所说: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这一目标和景城一体的要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五化”力度,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积极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真正把这座城市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民俗之美、宗教之美、和谐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真正把合作市打造成藏区最干净、最靓丽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