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车巴沟仅仅是卓尼县的一个片区,地域面积不是很大,人口数量也不是很多,但车巴沟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尤其是它的原始与神秘、封闭与落后、粗犷与厚重、多彩与深情,以及尼江两村群众为了生计问题而结下的“百年恩怨”,不仅给车巴沟涂抹了一层不同寻常的传奇色彩,而且时刻拨动着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心弦”。当前,随着“尼江”工作的深入推进,对车巴沟故事津津乐道的人越来越多,对车巴沟地区心驰神往的人越来越多,对车巴沟命运关心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发达地区转型跨越的时代春风开始吹进车巴人的心扉,扎根在车巴沟这片原始土壤中的历史人文之花,开始面向外部世界蓬勃绽放。这一切,既为我们加快解决“尼江”问题、更好造福车巴人民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们大力发展车巴旅游,推动车巴沟走出甘南、走出甘肃、走向全国搭建了强大平台。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委托西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初步研究制定了车巴沟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刚才,成亮教授详细介绍了规划的编制情况,相关方面负责人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特别是凌云州长的讲话,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使我们对车巴沟的旅游发展有了一个全新认识和全面把握。总体上看,设计院的同志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出这样一个脉络清晰、内容详实的发展规划实属不易,大家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执着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谈几点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对规划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一、在思路定位上,眼光要独特 编制车巴沟旅游发展规划,实质上是对车巴沟的一次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是一次创新、创意、创造之旅。只有真正走进车巴沟、牵手车巴沟、读懂车巴沟,我们才能在原始风貌中发现本真、在生态山水中捕捉灵感、在历史变迁中追根溯源、在人文底蕴中汲取营养、在风土人情中寄托情感、在感动感悟中展开想象。 第一,要以舍我其谁的胆识,把车巴沟作为藏区旅游的特色景区进行设计。风云尼江村,传奇车巴沟。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车巴沟独特鲜明的个性,也表现了车巴沟与众不同的气质。这样的个性和气质,不要说整个藏区独一无二,就是全中国恐怕也是凤毛麟角。要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奇”的比较意识和战略自信,始终坚持高站位谋划、大思路布局、差异化运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把车巴沟打造成依托藏区、示范全国的精品旅游圣地,绝不能因为规划的缺陷和不足给未来旅游开发留下遗憾。要发现“原始车巴沟”的魅力,把这片没有污染、没有雾霾、没有现代工业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处女地全面展示出去,让更多的人真正领略到“人间香巴拉”不可抗拒的震撼力和吸引力,让他们亲手触摸到“心灵的净土”和“生命的天堂”。要揭开“神秘车巴沟”的面纱,把这里的人们特立独行的生活习惯和别具一格的生活状态介绍给世人,让车巴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纯净本色和朴素品质浮出水面,让车巴地区的和谐静谧与外部世界的繁华似锦形成鲜明对比,让“谈虎色变的车巴沟”真正成为“返璞归真的栖息地”。 要激发“生态车巴沟”的活力,把这里的每一座青山、每一条河流、每一方草场、每一片森林、每一个峡谷、每一处冰川遗迹全部纳入总体规划,让车巴沟的生态亲和力和绿色生命力全部跃然纸上,真正把车巴沟绘制成具有藏地特色和雪域风情的“清明上河图”。要挖掘“人文车巴沟”的内涵,把文化作为整个规划的灵魂和主线加以重视,把车巴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贯穿规划编制始终,把车巴沟旅游的精气神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让每一个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都能在车巴沟乃至甘南州的人文背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坐标。要体现“山水车巴沟”的神韵,做足做活“山主阳”、“水主阴”和“山主雄”、“水主柔”的文章,努力把车巴沟每一座山的雄伟阳刚入木三分地塑造出来,把每一条河的温柔灵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真正做到从自然意境中体现和谐大美。(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