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家庭教育“声声慢”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胡杨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这次她回到家里,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要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告诉等她的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北大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看到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我好想哭。我想起孩子小学期间,自己参加过的仅有的两次家长会后暴跳如雷的样子,以及之后宣布不再参加家长会,让孩子他爸代劳的情景。
  上面故事里的孩子乖巧听话,他只是“不够聪明”,这样的小孩尤其需要父母的呵护。这位母亲显然是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她的赏识教育,让孩子最终开花结果。
  而我的儿子经常被老师告状不认真做作业和听讲。记得有一次家长会之后教训儿子,他哭着说:“妈妈,我就是管不住自己怎么办?!”
  还好,后来看到一位教育专家的说法,他说,男孩子要到12岁之后才懂得自主学习。我便劝慰自己:等他12岁之后吧。但愿那时他突然开窍了。
  可喜的是,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学习成绩的确慢慢好起来,虽然现在老师还是说他不认真,但是我看到了他的进步。
  的确,面对成长这件事情,我们做家长的都太性急了!
  如今的教育之“怪现状”是:幼儿园就开始引入竞争意识,小学生往死里学,初中、高中更是加把劲,结果到大学,孩子们彻底厌学了,到了社会上他们彻底厌世了!
  教育已经成为一笔“孽债”,谁来为它买单?当然是我们无辜的孩子。长歌当哭为孩子!
  谈到当今的教育环境,做父母的大都是怨声载道、义愤填膺。但是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该对“教育之怪现状”承担怎样的责任?
  其实,我们并非生存在环境之外。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我们的推波助澜,造成了目前的教育现状。所以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改善教育环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更需要我们为人父母的自省和自醒。
  观察当今的家长,会发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面对孩子,我们摆出家长的姿态而过于“有为”。即过多地干预孩子的自然生长过程,拔苗助长、越俎代庖;二是面对现行教育体制,我们又是过于“无为”,即表现出没有理智思考的顺从追随以至于推波助澜。
  所以,在社会教育齐声高唱“声声快”的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唱“声声慢”的小夜曲。这样一快一慢,我们的孩子就找到了一种生活节奏,慢慢懂得如何寻求平衡。这样就争取到了时间,消化吸收知识和经验,从而将它们转化成为智慧。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