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记者 马瑜 徐俊勇
自小生活在玛曲大草原的牧民卓玛加布对《美丽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可谓情有独钟。可近几年,卓玛加布再听这首歌的时候感觉家乡没有歌词里写的那么美了,过度放牧引发的草原沙化、不良习惯带来的“白色污染”都让美丽的家乡“蒙尘”、“受伤”。为了留住家乡的青山绿水,这个执拗的藏族汉子开始了一场艰难而漫长的环保之旅。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他发动周围的亲朋好友,联络素不相识的牧民同胞,在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玛曲大草原上,自愿捡拾清运各种垃圾、自掏腰包种草种树,走乡串户讲解环保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他组织开展了22次大型环保活动,投入资金20多万元,所到之处覆盖了半个玛曲。卓玛加布说:“我的家乡玛曲很美,保护她我义不容辞,我会一直守护着她。” 让草原上的垃圾无处藏身 7月下旬,玛曲草原迎来了一年中的“黄金季节”,蓝天白云、青青牧场、牛羊肥硕、马儿欢腾,就像一张色调明朗、意境悠远的巨幅油画,让人百看不厌、留连忘返。而在距离县城十多公里的一处山坡上,卓玛加布却顾不上欣赏这些美景,他正和十几个牧民一起忙着捡拾散落在草丛里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碎纸屑,草长得很密,有些垃圾隐藏得很深,他就和大家趴在地上,使劲用手抠、用钩子拉,实行地毯式的“搜索”。看到装满垃圾的编织袋装车运走后,卓玛加布才坐在草地上,和我们聊了起来。 50岁的卓玛加布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汉子,中等身材、身板壮实,一头浓密的黑发映着古铜色的脸庞,明亮的眸子里透着坚毅的目光。说起自己捡垃圾的缘由时,汉语说得并不流利的卓玛加布突然抬高了声调,说起了自己从小在草原上生活的经历。卓玛加布和祖辈们世世代代居住在玛曲县欧拉乡达尔庆村的大草原上,帐篷里玩耍、羊群中嬉戏、马背上成长的他,和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可许多牧民家门口满是生活垃圾,炉灰随处散放,旧衣服、牛羊骨头到处乱堆,草原没以前雅格(藏语美的意思)了。他决定动员村里的牧民们清理生活垃圾,可由于牧民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