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向着伟大胜利,敬礼!
——写在“8·15”日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之际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08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霍小光 吴晶 姜潇

  8月15日,对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穿越历史的沧桑,一个响亮的声音宣告:胜利!
  这胜利异常艰辛——长达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
  这胜利淬炼真金——惊涛骇浪淘洗沉浮,中国共产党如同中流砥柱,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这胜利光耀千秋——百多年来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一扫而空,中华民族迎来从衰败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
  这胜利世所敬仰——中国的持久抗战,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而永载史册。
  今天,向着伟大复兴昂首迈进的中华民族与全世界尊重历史、捍卫和平的民族并肩而立,向着这伟大的胜利,敬礼!
  向着胜利敬礼,是中国人民对抗战先烈的无限缅怀
  肃立凝望、庄严敬礼——每次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老兵戴启惠都要在《铜墙铁壁》雕塑前重复这个“必需的步骤”。
  2015年7月8日一大早,90岁高龄的戴启惠和一批抗战老战士、抗战将领遗属参观了《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览。
  1945年8月15日7时,中、美、英、苏四国政府经过约定,在相同时刻分别发布了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的公告。
  这一天,重庆,人们涌上街头、奔走相告;延安,军民敲锣打鼓、点燃火把;欧美同盟国军民,欢声雷动、纵情拥抱。历史的镜头中,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胜利者,用含泪的笑容迎向胜利的朝阳。
  “牺牲的战友没能看到这一天。我很想念他们,我要向他们敬礼。”70年过去,那场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旦夕的战争,仍令九死一生的老战士心绪难平。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讲述那段深植国人心中的历史记忆。
  此时此刻,向着胜利敬礼,寄托着中国人民对无数英烈的无尽哀思。
  抗战军人后代章东磐在《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中,表达了一份崇敬与缅怀:“当我们整个民族的躯体行将颓倒之际,是他们共同挺起的那时还年轻的胸膛,让这个在别人眼里不知多窝囊的病夫国家竟然站了起来,最终成为与战后世界最强大先进的胜利者平起平坐的巨头之一,为我们国家赢得了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尊严和机会。”
  今天,1521位抗战将领的英名,被镌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英烈环廊”的大理石上,受人瞻仰;而数以千万计无名英雄的故事,已融入民族的血脉,流芳百世。
  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冯占海之子冯树棠说:“在胜利的时刻感怀过去,不光为了自己的父亲,而是感怀所有为战争付出生命代价的抗战英烈。”
  此时此刻,向着胜利敬礼,是让后来者知晓,历史的命运必须自己掌握。
  历史清晰作答:在全民族共同奋起御侮的人民战争中,是中国共产党这支民族解放的先锋队,高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铸就了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在全民族的抗战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历史的结论。”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
  此时此刻,向着胜利敬礼,是一个时代对过往的最好告慰。
  一个屡遭挫败的民族,可能赢得同情,但很难获得尊重。十四年抗战,我们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从此,再也没有侵略者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霸道横行。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迎来历史的机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向着胜利敬礼,是中华民族对抗战精神的铭记传承
  8月1日早晨9时整,北京市昌平一中的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列队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行队礼。他们登上“先锋岗”,用“执旗肃立”的方式向先辈致敬。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首都北京的少先队员以神圣仪式,铭记苦难的历史,沐浴胜利的荣光,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揭示——
           (下转二版)

纪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