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1-7月份合作市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212天,优良天数达163天(一级天数15天,二级天数148天),不达标天数49天,优良天数率为76.9%。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98.2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7.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4.3微克/立方米,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去年未开展监测);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25.7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浓度上升96.4%;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19.0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8.4%;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1.33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去年未开展监测);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为92.9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去年未开展监测)。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7月份合作市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1天,优良天数30天(一级天数4天,二级天数26天),不达标天数1天(臭氧超标),优良天数率为96.8%。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及臭氧8小时(O3-8)六项主要污染物因子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主要大气污染物因子浓度值变化和排名情况见下表。
2015年7月 2015年1-7月 优良天数(天)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大气6项污染因子 月平均值 新标准限值(年均值) 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幅度 与上月环比变化幅度 全省14个市州排名(按照浓度值由高到低排序) 平均浓度值 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幅度 30 3.01(由高到低全省14个市州排名11) 可吸入颗粒物(PM10)ug/m3 49.9 70 上升38.6% 下降9.3% 9 98.2 上升37.6% 细颗粒物(PM2.5)ug/m3 20.8 35 -- 下降10% 10 44.3 -- 二氧化硫(SO2)ug/m3 7.6 60 下降24% 下降1.3% 12 25.7 上升96.4% 二氧化氮(NO2)ug/m3 15.3 40 下降10% 上升2.7% 12 19.0 上升68.4% 一氧化碳(CO)mg/m3 0.63 4 -- 下降30% 6 1.33 -- 臭氧8小时(O3-8)ug/m3 105.2 160 -- 上升1.1% 2 92.9 -- 降尘(吨/平方公里*月) 5.91 上升34% 下降13.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