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感谢政府的关心,我一定努力学习,好好回报社会!”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的才让扎西拿到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发放的7000元奖学金时激动地说。才让扎西读大专的弟弟也拿到了5000元奖学金。 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是尼巴村和江车村的双联单位。不久前,省电投招录了尼江两村16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公司工作,还向两村80名在读大学生发放了54.8万元奖学金。为奠定两村发展基础,省电投与卓尼县教育局签订《“尼江”两村学校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资金补助协议》,为尼江两村学校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三项主要建设内容合计补助200万元;与尼巴乡政府签订《江车村藏戏传承与保护项目资金补助协议》,补助资金20万元…… 省电投的帮扶,只是省委在尼江两村开展双联行动的一个缩影。 省委双联办全面贯彻落实“尼江”地区工作调度会精神,高度重视“尼江”地区的双联工作,积极协调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双联办等部门、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制定了全面加强“尼江”地区双联工作的工作方案。 各帮扶单位从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典型宣传、法制宣传教育、双联行动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提出以深入推进双联行动为载体,以促进发展为中心,以农牧民增收为重点,以培育富民产业、促进劳动就业、发展社会事业为抓手,坚持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转变生产方式和改善生活条件相结合,大力开展帮扶与促进内生动力相结合,在资金、人才、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面推进“尼江”两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发展协调机制,由省扶贫办牵头,组织发改、农业、金融等有关部门的力量,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就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发展以及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技能培训等提出具体的推进措施。”王三运还要求。 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介绍说,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要求,加快“尼江”地区发展步伐,省发改委会同省扶贫办等有关部门专门编制了《甘南中部(车巴河流域)特困片区扶贫发展规划》。《规划》从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扶贫开发、基层政权建设、生态环保、省电投双联帮扶、招商引资帮扶等8个方面规划了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目前,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 双联要联心,扶贫先扶智。 尼江两村因纷争而封闭,20年来已错过了太多的发展机遇。他们忽视了自身发展,也忽视了外面的世界。必须把他们带出草原,让他们树立跳出草山谋发展的思路。 2015年3月,草原上还是春寒料峭,雪花飘飞。尼江两村200余名村组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梦想,分批前往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考察培训学习,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踏春之行。 尼巴乡党委书记杨世栋说,学员中80%的人基本没有出过远门,大部分学员连火车都是第一次乘坐。 “看到华西村经济发展、稳定团结,村民日子过得这么好,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多,我有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尼巴村村委会主任拉毛才让感慨地说。 此次考察培训是省扶贫办帮扶尼江两村发展的项目之一,目的是进一步转变尼江两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开阔发展眼界,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增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如今,从江南已回来数月的村民们还在回忆着此行的点滴,思谋着自身的发展。 群众路线的结晶 2012年11月,“7·29”事件发生后不久,省委将有解决复杂问题、化解群众矛盾经验的省信访局局长俞成辉调任甘南州州委副书记,主抓维稳工作。俞成辉到任后,把解决“尼江”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迅速投身进去。在省委的正确指导下,通过细致入微的深入调研,俞成辉对“尼江”问题得出了“源头在草山,根子在积怨,关键在方法,核心在发展”的结论,并随之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 “混牧就是把心‘混’到一起了,没有州县乡干部的努力,我们绝对走不到今天!”尼巴村村委会主任拉毛才让说,如今的重大转机离不开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和辛劳付出。 “草原的和谐离不开党的政策,更离不开时刻记挂我们的好‘亲戚’们。”江车村村民次正说。他嘴里的“亲戚”,就是无数次到过他们村子的州县干部。 “我们的事让各级干部们操心受累了,最辛苦的是干部们!”江车村村民道吉华藏感叹说。 村民们用简单的话语表达着两村群众共同的心声,而这正是省委省政府和甘南州践行群众路线,化解积怨解决重大问题的工作结晶。 “尼江”问题久拖不决,拖穷了两村群众,拖垮了两村发展,拖乱了稳定秩序,拖僵了干群关系。“尼江”问题愈演愈烈,让很多人对“尼江”地区产生了偏见,有些干部甚至认为“尼江”问题是“马蜂窝”、是“炸药包”,避之唯恐不及。 俞成辉到任后前往“尼江”调研时,就遇到好多关心他安危的干部们的劝阻,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冒着被误伤的危险迎难而上。 “‘尼江’问题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群众也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恶’,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情感到位、方法到位、措施到位,群众还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俞成辉说。 这是他在各种劝说阻拦中第一次走进江车村后的感叹。他第一次和群众座谈,一谈便是6个小时。每个村民代表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述过去,几乎每个人都在流泪…… 也正是在那些沧桑的脸庞上流下的热泪中,俞成辉更加坚定了走进“尼江”的决心。 离别时,村民们送他到村口,眼泪在俞成辉眼里打转…… 就这样,两年多的时间里,俞成辉深入尼江两村48趟,对接两村群众260余次,对谈2000多人次…… 横亘在两村群众之间的“心灵坚冰”在渐渐融解。 “只要我们进一步理顺群众的‘心气’、理解群众的‘心苦’、化解群众的‘心怨’、合拍群众的‘心声’、满足群众的‘心愿’,我们工作的底气就会更足,工作的抓手就会更牢,工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俞成辉坚信,只要坚持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党和政府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道吉华藏清楚地记得,2013年7月夏季搬牧之际,形势异常严峻,两村武装械斗一触即发。得到消息的俞成辉,带着工作组连夜赶往“尼江”。凌晨4时30分,俞成辉出现在江车村。讲政策,谈问题,对两村群众苦口婆心地劝解,耐心细致地疏导,终于在天亮之前避免了一场可怕的流血冲突。 2014年夏季搬牧时,两村又发生对峙。俞成辉带领工作组再次连夜进入车巴沟。俞成辉直接找到了江车村态度最激烈的贡布扎西,思想工作一直进行到夜里两三点钟。做完工作,俞成辉便留宿在次正老人家。 次日清晨,俞成辉带着贡布扎西直接赶赴两村历来对峙的制高点扎呵高山口,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顶,俞成辉和两村村民们召开了现场会。在这里,他不仅仅使村民们缓解了对峙的情绪,更是让村民们明白了“跳出草山谋发展”的道理。 “7·29”案件中的3名重点嫌疑人既是江车村的村干部,又是调解工作需要依靠的核心人物,更是群众眼中维护村子利益的“英雄”。 面对这样的难题,俞成辉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裁之以法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无数次的约谈家属之后,3名嫌疑人投案自首。至此,拉开了“尼江”事件依法治理的序幕…… 此类事件举不胜举。从兰州调任“尼江”工作组成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信访局副局长刘智勇,已在尼巴乡挂职乡党委副书记21个月了,选派到江车村和尼巴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才昂南杰和斗格尔已经驻村9月有余,他们和村干部、村民同吃同住,共谋发展。 而尼巴乡党委副书记、尼巴村包村干部准格加已在尼巴乡工作21年,乡党委书记杨世栋也已守护这片草原近18个年头,乡长拉目才让在这里工作了16个年头…… 从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他们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车巴沟里。他们亲眼目睹了曾有的纠纷,也见证了坚冰初融、矛盾化解的过程,他们共同的心愿便是:希望在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两村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 “‘群众心中有盏灯,明暗全凭掌灯人’。‘混牧’共识的达成、‘搬牧’工作的推进、‘尼江’问题的重大突破离不开各级干部的付出,更离不开“尼江”两村群众的努力。”俞成辉说,“感情是良药,爱心是偏方”,只要带着感情走进群众、付出爱心帮助群众,我们就能从群众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就能防止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短期性。 “尼江”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对甘南州践行群众路线、化解历史积怨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总结经验做法,为其他地方尤其是民族地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辽阔草原,美丽山冈,群群牛羊,描绘出绿色“尼江”的唯美画卷。古朴的藏寨里,鲜花斗艳;希望的田野上,生机盎然…… 我们的采访结束了,但是,打造美丽“尼江”的干部们的工作没有结束,他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还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