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风
一 当你经过一日的劳作,疲惫不堪的时候,散文诗就像一缕阳光沁入你的骨髓,令你由衷地发出惊叹。这种更易于表达情感和生活的文体,是异常的别致清雅,就如同草原上带露的格桑花瓣,晶莹剔透。又似鹰隼滑翔的英姿,穿越灵魂,荡气回肠。这种汲取了散文的自由奔放,同时又吸纳了诗歌传神的意境和凝练的文体,如一枚火种迅疾燃起,已呈燎原之势。有人认为,散文诗这种文体过于娇小,缺乏大气厚重,在中国文坛影响不大,难有大的作为。但耿林莽先生对当代散文诗作出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当代散文诗的发展,以真、善、美为追求目标,以新鲜的现代语言为基调,有着鲜明思想和充沛感情的、既舒展又浓缩、既朴素又优美的散文诗,才是人们所欢迎的”,这种精妙的论述基本上判定了散文诗创作的基调,化解了对散文诗形式和内容的桎梏。针对当前散文诗创作上出现的问题,今年《散文诗》刊第5期耿老再次发声:“我以为就散文诗而言,关于营造意境,对维护诗主体和客体的凝聚,贯穿诗的情绪流程,以及形成诗整体美的境界,都大有益处。营造一种氛围,将读者引人其中,使之有身历其境的在场感,这是何等高明的艺术技巧,我们为什么弃而不用呢?”。我们认为散文诗就是诗的灵魂与散文自由舒展的表达形式绝妙结合的精灵,是散文与诗歌的有效对接,语言精短、张力无限、想象空间丰富是散文诗最明显的特征。王幅明先生曾用“美丽的混血儿”来十分贴切地形容散文诗这种独特文体的灵性所在。诸多散文诗家普遍认为,散文诗并非盆景,它蕴藏了大量的人文信息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它以短见长,以小见大。犹如一曲天籁之音,让人不仅品赏意境之深邃,而且浮想联翩,韵味无穷。 二 写好散文诗是不易的,要在狭小的方寸之间,去布展一种对生活的哲思和生命的体悟,以及揭示深邃的精神探求,实在是一种辛劳有余且乐趣甚少的高尚事业。时光步入二十一世纪,这种已经走向成熟的文体,因它隽永而飘逸的思想,优美的意境设置,纯净而洗练的语言,动人魂魄的底蕴而备受读者青睐。湖南益阳的《散文诗》刊,以它严谨的办刊宗旨,大胆睿智的创新精神,享誉海内外,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家园,倾诉心声的知音。海梦先生创办《散文诗世界》,并发起成立了中外散文诗学会,严炎先生等乘势而为,成立中国散文诗研究会,萧风等散文诗名家联手成立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内蒙古许淇、夏寒等名家发起成立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这些散文诗机构和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散文诗事业的快速迅猛发展,提升了散文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力,突破了散文诗过去平寂的发展态势。邹岳汉先生如此评论散文诗,“它是一种有韵味、而又易于阅读的新兴文体,它短小精悍,飘逸灵秀,洒脱自如”。龙彼德先生对散文诗的当代性与未来性提出独到见解:“我们不急于追求文体的独立,不急于达成规范的统一,散文诗本来就介于诗与散文之间,无论侧重于诗或是侧重于散文都应该加以鼓励,何况交叉互用已成各文体的大势所趋,不必担心‘混血’与‘尴尬’,只要有利于创造,规范与突破是不断循环、不断进行的。”著名散文诗家黄恩鹏在今年《文学报》4月30日第8版撰文《散文诗:把思想文本提升到写作首位》,特别提出散文诗的“思想文本”问题和写作者的责任担当,他说:“我想,散文诗发展到今天,不只是‘扩容’的问题。更要紧的是:精致而独特的思想文本。把思想文本提高到写作的首位才有意义...散文诗更多的要有批判现实主义之作,这是散文诗作家无法绕开的创作。它是文学积极参与社会的道义和责任所在。” 三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南州,拥有华夏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三河一江(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人情淳朴,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民族文化,造就了甘南散文诗群创作的独特性和纯洁性。先后涌现出像阿信、扎西才让、王小忠、瘦水、花盛、陈拓、阿垅、牧风、燕子、诺布朗杰、杜娟、王朝霞等一批有创作实绩的散文诗人,在全省、甚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但客观的讲,目前甘南乃至甘肃的散文诗创作,还处于巩固和有待突破上升的阶段,今后的发展亦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为目前我国散文诗创作从国家层面来看,依然缺少主流的关注,某种程度上仍然制约着今后散文诗的发展。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们甘南藏区的散文诗创作唯有不断地汲取古老民族文化的养分,主动融入现代多元文化的氛围,担当起责任和使命,就像耿林莽先生在《散文诗:以诗为本》一文中所说的,“作为以现代汉语特别是口语为主要语言资源的散文诗,与自由诗一起,肩负着用现代汉语创造当代‘唐诗、宋词’那样优秀诗歌的历史重任。我觉得,散文诗作家要有这种神圣的使命感和创造精神,将散文诗的现代汉语的诗化水平,不断提升至新的更高境界。” 我国散文诗发展从1917年开始至今,历时整整九十八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也曾遭遇冷眼和不公。但散文诗以它特有的魅力和潜在的生命力,在几代散文诗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开始在当下的文学行当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甘南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和藏、汉、回等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底蕴,有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有清丽秀美的自然景观,更有理由蕴育和产生更多的散文诗人。多年来散文诗界如耿林莽、邹岳汉、许淇、冯明德、王剑冰、王幅明、周庆荣、黄恩鹏、萧风、龚学敏、阳飏、亚楠、李松璋、宓月等老师和唐朝晖、堆雪、陈劲松、周根红、马东旭、语伞、黄钺、空间等诸多文友给予甘南散文诗群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鞭策和鼓励,这必将对甘南散文诗今后的创作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散文诗这种独特的抒情文本自身的超强传播功能,必将带给读者更多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修养。散文诗是我灵魂的神圣而高洁之境,我将为之终身执着,追求无限。在这里,我想通过个人的小小呼吁,让广大散文诗同仁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对美丽甘南的倾情抒发上,那将是你一次刻骨铭心的灵魂之旅。 散文诗是自由的抒发,灵魂的美丽穿越,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散文诗一定会得到蓬勃发展,将打破过去长期沉寂的历史,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中国文学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