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11月1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依旦吉

  古人有云: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尚虞不足。又说:廉者足而无忧,贪者忧而不足。对此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事或许会有着太多的感慨与感悟,每天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中关于贪腐官员前“腐”后继的报道层出不穷。这种不良的社会之气已蔚然成风,因此让人对此话似有些疑惑、或许根本无法体会中国古人为官清廉的那种天闲淡定的情操。然而细细读来却有一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凉之感。
  范仲淹、曾国藩、魏征这些颇具风骨的古代名臣,之所以能功成名就、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真正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们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为官以“廉”字当头,甘于清贫、自甘淡泊、忠于职守、造福一方,所以成为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偶像。
  但凡学过历史的人,对春秋战国时代都比较了解,韩起是当时晋国的正卿,叔向是晋国的大夫。有一天,韩起对叔向抱怨说:“我空有正卿之名,却没有正卿的收入,穷得恐怕连和别的卿大夫应酬往来的费用都没有。”他本以为会博得叔向的同情,想不到叔向却对他拱手相贺。
  韩起不解其意的说:“我如此窘迫,你不但不予同情,反而恭贺我,这是为什么?”叔向没有直接回答韩起的问题,而是讲述了两个晋国历史人物栾书和郝至的故事:栾书贫而有德;郝至富而无道。
  其中栾书曾是晋国的上卿,按规定应享受五百顷亩的俸禄,可他连一百顷亩都没有,穷得置不起宗庙中的祭器。但他并不以此为怀,反而更加注意自己品德修养,后来他以德行广布全国,赢得了全国百姓的普遍尊敬和爱戴。郝至则相反,他曾是晋国的正卿,家中的财富达到了国家总财富的一半,但是他骄奢淫欲,贪得无厌,永远觉得自己的财富不够多,权势不够大,甚至依仗自己的财富在地方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结果,不但自己最后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他的宗族也被满门抄斩。
  叔向讲完故事,接着对韩起说:“如今,您像栾书那样贫穷,我想您也一定能行栾书之德,所以我恭贺您。如果您对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关心,而总是为自己的财富不多而忧虑,那么,我叹惋都还犹恐不及,哪还有什么心思恭贺您呀!”
  “一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综古观今,只有那些懂得清正廉洁、忠厚宽简、心怀民众的人才可名垂千古。正可谓“廉者常乐无求 ,贪者常忧不足”。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