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零度以下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11月3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马慧梅

  
  父亲到小城给我和哥哥送葱、大白菜、青菜、菠菜来了,拎了满满一手提袋。留父亲多住几天,父亲说,立冬了,院子里大丽花的根要从土里挖出来,不然会被冻死。
  哥哥开车送父亲回家,我也跟着去。苇子梁草原上,落了薄薄的一层雪,盘子般大的小土包泛出泥土的黑色,像刚刚犁过了地,一地的土疙瘩没有被碾碎似的。远处,山与天气。
  靠近峡谷的草原上,雪早已化了,此时的草原是一片温暖的麦秸色,一只只羊群在悠闲地找草吃。
  到峡谷时,河岸边有一树树白色的花儿开得沸沸扬扬。我很纳闷,冬天了,怎么还有花开啊?我禁不住好奇,跑下车去看。走近,原来是绵柳树上一朵一朵白色的柳絮,远远望去,是一树一树的白花在密密地开。春天一到,这些柳率先绿起来,绿胳膊绿手臂摇着,整片森林像罩上了一层薄烟。
  桃红柳绿,大自然是少不了柳的。村子里,到处是柳。放学后,我们手挥着镰刀割柳条,一根根柔软的枝条被我们一一割下,捆好,卖掉,换回一支支铅笔、一个个本子。不久,这些柳枝就会变成箩筐、簸箕、筛子。那些割掉柳枝的树,光秃秃的,像姑娘被剃掉了头发,一点也不好看。春天一到,柳树桩上像施了魔法一样,抽出茂密的枝条,又是一片翠绿。
  村口有一棵大大的柳树。春天一到,一树的绿头发飞扬起来。男孩子爬上树,折下枝条,用小刀轻轻截下柳枝,把里面的枝条取出来,一支柳笛就做好了。柳笛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来,整个村子浸在悦耳的笛声中。
女孩子们折下柳枝,把毛茸茸的柳叶向下捋,捋到底部时,成了一朵柳花,是天然的毽子,我们踢到东,踢到西,无忧无虑。
  柳,绿了枯,枯了绿。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们的年华,却一去不复返。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才是最最重要的。

  乡村,永远是寂静的。
  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我和爱人来到田野。有的地里长着松树苗,一片深绿;有的地里长着白杨树苗,挨挨挤挤,长成了一片树林;有的地里长着红柳树,瘦高瘦高的,这些树苗把土地的肥力和营养全榨干了,以后种庄稼,还会长吗?我替这些土地担心。我想起了一句话:农民地里不长庄稼了,城里人的面包哪里来啊。
  种麦子落力,价格又不够好,种树苗卖的钱多,又省力,因此好多地里种上了树,结果绿化要的树苗有限,成片的树苗卖不出去,年年在地里搁着。对这些土地,我心疼无比,如果种上麦子、大豆或油菜,早已收好几茬了。
  顺着小路继续走,眼前是一片养颜的绿色,我的心一下子开朗起来。一片片冬麦泛出毛茸茸的绿色,有两三寸长,我仿佛望见它们已浩荡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了。
  “村庄有麦苗在,就有希望在。”我喃喃自语。小时,成片的地里种的都是农作物。肥绿的麦子在农历五月扬花吐穗,麦芒竖起尖刺;蚕豆花美得晃人的眼,粉的,白的,紫的,姹紫嫣红;油菜花占了主角,像打翻了颜料桶,把大把大把的金黄泼溅得到处都是,无数的蜜蜂忙个不停;胡麻花铺满了田野,成片的紫色铺到了天边。田野成了一幅厚重的油画。
  真希望,五月的田野上,又有麦香飘逸、蚕豆花开得五彩缤纷、油菜花结出密密的荚、胡麻擎起饱满的穗子……
  地里的大白菜还未收完,一大朵一大朵的,像绿色的大花。
  土地在,庄稼在,希望在,家乡在……我的心里,有大朵的花在开……

  回来时我们从新城这条路走。刚进哥哥家的院子,一缕甜蜜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抬头,与一树粉白的花相撞,惊了我一个趔趄:我怀疑是自己的眼睛看错了,大冬天的,什么树会开花?使劲揉了揉眼睛,细细看,是探春花!
  “探春树紧挨着玻璃温室,且光照充足,因此一年开两茬花。四月份开一次,十一月份开一次。”哥哥说。
  这棵探春树长得高大,有两米多高,不见一片叶子,满树是密密的玫红色花苞和开放的花。花苞米粒般大小,鼓鼓的,蓄足了劲要开出一季的灿烂。花不是一朵一朵开,而是一簇一簇开。长长的粉色花筒顶端是碎碎的花,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喇叭。无数的小喇叭齐齐吹,从花旁经过,嘟嘟嘟嘟,震得大地咚咚响。
  探春,多么灵秀的名字,是花之仙子吧。春寒料峭,她提着花篮,迈着轻盈的步子,把清香撒遍人间,给人们报告着春的信息。零度以下的天气,雪花纷飞,她又不畏严寒,再次把一簇簇美丽娇艳的花儿撒向人们,给人们带去希望……
  多么勇敢的花儿!对这一树探春花,我不禁肃然起敬……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