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卓尼讯 今年以来,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卓尼以全县12乡3镇42个贫困村为主战场,精准聚焦扶贫攻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全力以赴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建强队伍,培养了一支农牧村实用人才队伍。 人才培训推动精准扶贫步入“快车道”。县委组织部今年共选派两期39人参加甘南师范举办的藏汉“双语”培训班,选派两期40人参加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提高班,选派6人参加在西北民族大学举办的全省年轻干部藏汉“双语”提高班。为了让村干部走出去、开眼界,引进来、促发展,选派尼巴乡农牧村党员、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带头人318人赴江苏省华西村,参加三期农牧村干部培训班。同时举办了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举办1期中药材种植培训班,培训97家合作社理事长;举办了5期“陇原巧手”手工编制技能培训班,培训妇女1000人次;举办了1期车巴河流域烹饪技能培训班,培训65人次。举办了10期钢筋工、农用机械维修、摩托车维修就业技能和省级示范培训班,培训1650人次,发证率达95%以上。同时开展电焊、建筑工种、中式烹饪、摩托车、农机具维修、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12期,培训1530人次。使乡镇干部,村干部、困难群众和联系户的能力得到提升,技能得到提高,切实为精准扶贫工作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力量。 选派干部挂职助力精准扶贫“全覆盖”。在综合考虑选派干部个人意向和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从县直机关和双联单位选派了7名优秀科级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挂职。同时,将2013年12月选派到贫困村或双联村挂职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9名挂职干部调整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与省直、州直选派的26名优秀干部一同任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做到贫困村干部挂职全覆盖。挂职干部进驻双联村入户调查,发放《民意调查表》、《贫困户对接表》与帮扶对象进行联系对接,建立工作台账、日志、各类表册,准确掌握联系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 大学生村官为精准扶贫注入“新活力”。卓尼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需要,将2014年选聘的2名大学生村官调整到贫困村,将已转任大学生村官和分配到乡(镇)的23名大学生干部调整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将2015年8月选聘到卓尼的5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分配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逐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全覆盖。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支部具体负责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帮带、管理工作,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开展工作。积极鼓励和帮助大学生村官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自主创业,带动贫困村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网络媒体,为贫困村提供致富信息。 (李卓霞 罗金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