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你说不出来,有些事你也做不出来,这种差距来自内心的淡定和良好的教养。 熟人约我到饭馆吃饭,她因为一盘菜的咸淡与服务员发生争执,声音越来越大,引得别人纷纷侧目。对方终于答应再换一盘,她还不让把原来的撤下,怕对方用这盘菜再加工一下又端上来。我问:“既然你知道小饭馆的问题所在,来了又何必计较?”她说:“我就是不能惯着他们的毛病!” 一次外出,登机时间看似正点,可当我们坐进飞机内却迟迟不见起飞。前座的女子坐立不安,不时找乘务员理论,对方也一直在反复耐心解释,可她越发歇斯底里。 其实,我也不喜欢小饭馆的粗糙和不卫生,但既然去了,就不要在公共场合和服务生争执,大不了以后不去。 那天,我也在机舱里等了将近两个小时,心里也不舒服,但我受过的教育不允许我对乘务员发泄不满,并因此影响到其他乘客。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 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知书达理,娘家是当时上海宝山县的巨富。就在她怀着次子时,徐志摩却与林徽因坠入情网提出离婚,张幼仪没有多问一句就办了离婚手续。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也在那里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 她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再次把家族的生意头脑发挥到极致。她精心抚养与徐志摩的儿子,仍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甚至还接济已经落魄的徐志摩及其后来的妻子陆小曼。无论离婚前还是离婚后,甚至徐志摩死后50多年,张幼仪都不曾对往事吐露半字,不论顺境逆境,都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生活状态。那个年代的教养告诉她,既是大家闺秀,就要比旁人承受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你可以爱了又爱,最终葬在了风花雪月里,我却可以淡淡地自立不败。这样的情感与教养,世间无人能敌。 所谓教养,就是我们选择做更好一点的人。小处看是你出门光鲜靓丽,家里一尘不染,一个人也会好好吃饭,努力追求爱情和梦想。大处说你外在对人关怀宽容、内在对己严格自律,即使生活给了你一副最糟糕的牌,你也不抱怨不退缩,漂漂亮亮地打出去;你从不在外人面前失去体面,更不在家人面前失却温柔。生活的苦难谁都会经历,你的与众不同,使你就算苦不堪言,也能抽身而出片刻,去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不拧巴自己的心态,依旧愿意相信并且善待别人。一个人的高贵也就在于此,举重若轻不动声色,保持自己有教养的生活。 有教养的生活,不需要别人下定义,你只要坚持做最忠诚的自己,安静又骄傲地绽放在自己的春天里。 (摘自《时代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