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洋芋之美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5年12月0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王银成

  看到一片青葱的田野上,芬芳着各色的洋芋花,让我心花怒放,欲吃一锅裂开花的洋芋,或烧一窝醇香的地锅锅洋芋。
  洋芋,学名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方言,洋芋就有入乡随俗的称谓,土豆、山药豆、爪哇薯、洋山芋、地蛋、红毛薯、荷兰薯等很多美称。我爱吃洋芋,更喜欢洋芋那股劲儿,它像北方农人生在山乡,生于黑土,长于黑土,茎叶在风雨中,花开骄阳下,朴实无华,诚实善良,奉献给人们生命延长的能量。
  后人考证,洋芋从远古走来,产地南美洲,经印第安人发现、驯化、栽培、传播,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它的躯体的营养和“灵魂”,挽救过身处饥饿窘境的印第安人,为他们的生存点亮了生机。学者们赞誉它,洋芋“填饱了爱尔兰人的肚子”,“改造了欧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它像一位人类饥荒时的救世主,人类和平共处的使者,传播给人们密切相连的根茎。它的家族从祖籍迁徙到中国,虽不属世界最早的作物,栽培,耕种,繁殖,历经沧桑,也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有人说它是地道的洋货,从国外传来,农民百姓说它是饥荒时救命的粮食,不管怎论,洋芋之惠民,功莫大矣!国内有诗见证了洋芋,感慨道:“叶绿花红映夕阳,果结土中子根旁,及时挖来煮作粮,家人妇子充饥肠。即蔬即食饱淌佯,或者有余研粉浆,卖得青钱买衣裳。吁嗟乎穷民衣食之计无所长,苞谷之外此为粮,胜彼草根树皮救饥荒。”
  如今,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饮食文化的异彩纷呈,人们对洋芋的吃法繁多,可煮、炸、炒、炖、蒸、烧......可做粉丝,面粉,薯条等等。在北方,人们餐桌上的洋芋粑粑,各种洋芋泥,大盘洋芋鸡,洋芋粑丝,洋芋搅团......把洋芋吃出了名堂,吃出了创新,吃出了特色,吃出了艺术,吃的人们眉开眼笑。但我仍想念洋芋的原味,原始的吃法。在童年,洋芋成熟的时节,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常相约,钻进洋芋地里,踩着湿漉漉的地气,掏几窝洋芋,不用洗,去烧地锅锅吃。烧熟成黑皮的洋芋,瓤酥味纯,围在地锅锅旁,边掏边吃,满口醇香,吃黑了嘴巴,小手变成了熊掌,像猿人,那种野外聚餐的乐趣,那种浓郁田园的风味,那种纯真的享受,是我童年抹不去的记忆。
  我赞美洋芋,喜爱洋芋的生性,它像农民一样深爱土地,不嫌土地的贫瘠瘦弱,不分山乡平原,不分黄土黑土沙土地,种植简单,条件不高,性喜冷凉,根生土地,茎叶在风雨中,喜欢农家肥,果实饱满,与人为善的秉性。 
  洋芋之美,它像人类,诞生于天地,一个祖先,一代一代繁衍。它有不同的品种,芬芳着各色的花朵,清香在人间。它像人生,根生天地间,一路风雨跋涉,把果实奉献给人们,变得丰富而充实。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