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苗娟娟 姚联红
从合作一路向南,满眼是雪影斑驳的山峦,一到尕海,心便温润起来,蓝色湖水静静地,在金黄色牧草掩映下,别有一番景致。 尕海湖不远处,秀哇村牧民定居点的藏式房屋整齐排列,沿国道一字排开的商店、饭馆、小旅店,更是让这个离尕海湖最近的小牧村热闹非凡。 一幢正在修建的三层楼框架特别显眼,高高矗立在定居点旁边。超市老板拉毛介绍:“这是我们村的‘能人’香尕带领几户村民,自筹资金正在修建的高档宾馆,明年再来尕海湖,就可以住上村里的‘星级宾馆’了。” 第一个在秀哇村买东风车跑运输;第一个在村里盖起一砖到顶的瓦房;带头从尕海湖核心区搬到定居点,开商店办旅馆……说起“能人”香尕,拉毛和旁边饭馆老板对他的“传奇故事”如数家珍。 见到这位敦实的藏族汉子,没有丝毫陌生,就像走在草原上口渴了,随便走进一顶帐篷,不问缘由,笑盈盈捧碗奶茶给你的藏族大叔一样。 没开口,浓浓的奶茶先端了出来,温暖一下驱散了进门时的寒意。 “正在修建的尕海旅游酒店由16户村民集资,投资规模1500万元,预计明年8月份竣工。这是距离尕海湖最近的酒店,不仅能为外地游客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也可以解决村上的闲散劳动力就业,带动一批群众富起来。”说起村里的“富民产业”,香尕是个有想法的“能人”。 2003年,为了尕海湖的生态慢慢好转,政府提倡搬出核心区。那时,香尕已经跑了十几年运输,盖起了红砖房。看着尕海湖一天天干涸,他没有犹豫,带头响应号召,从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搬到定居点。香尕说不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这样的大道理,但他明白,只有搬出了核心区,保护了湿地,尕海湖才会恢复“碧波荡漾”“水草丰美”的原始状态,让更多牧民受益,让更多人看到这颗“高原明珠”的美丽容颜。 “居住在尕海湖边,良好的生态就是最大的财富。要保护尕海湖,也要带领贫困群众尽快富起来。”当过村支书的香尕,始终想在群众前头。 2013年,香尕带头组建了措宁诚信种公牛繁育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1户,牦牛800多头,并投入资金引进良种牦牛,对原有牦牛进行畜种改良,调整畜种结构,做强畜牧产业,带领群众致富。 今年,合作社共出栏牦牛150头,收益达到22万余元,11户社员拿到了2500元至6万元不等的分红。 香尕记挂着村里的贫困户,创办合作社以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把没有牛羊的贫困户扶持起来。 低保户豆格吉身体残疾,与十几岁的儿子相依为命。由于残疾干不了重活,放不了牛羊,生活贫困。香尕看在眼里,心里默默为母子俩盘算起来:把豆格吉家闲置的草场算作入股,让她加入合作社,让母子俩的日子慢慢好起来。 如今,用合作社的收益,豆格吉在公路边开了商店。年底合作社和商店的收入加起来,豆格吉高兴地哭了好几回。 像豆格吉一样的贫困户在合作社有5户,每年,香尕除帮助这5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外,还从合作社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村里的教育、扶贫、文化事业的发展,反馈社会。 尕海乡党委书记拉毛加2015年工作总结上有这样一段话:秀哇村共计贫困户48户,220人,其中2014年脱贫23户100人,2015年计划脱贫20户100人。 今年的尕海湖呈现出另一番景色,湖边因为有了像香尕一样的一群致富带头人的身影,更显魅力。
香尕在整理冬储牧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