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难以忘怀的尼巴学校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1月0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杨春景

  尼巴学校,是我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知识的母校;也是我曾两度从事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开始走向社会、磨炼意志、感悟人生的起点。我怎么能忘怀呵护我、滋养我成长进步的母校呢?
感念母校的培育
  1965年我已十岁,家乡办起了学校——卓尼县尼巴学校,我才得以上小学,翌年却遇上了“文革”。随之取消了藏语文课,全校唯一教藏语文的丹增老师赋闲,后来他受到“文革”冲击而被打成“牛鬼蛇神”,经常挨批斗使其身体遭到严重摧残。当时全校所有课程均用汉语授课,由于我们不懂汉语,授课的教员都不懂藏语,师生之间的语言隔阂给整个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困难。教师们虽然很辛苦,但实际教学效果很差,确有白费教师口舌的情况,常常骂我们是“笨蛋”。到后来学校没有教学计划和规范的教材,各年级都用“红宝书”和“老三篇”作教材,基本上天天背读“语录”。当时实行“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小学成了五年制。学校随意停课,教学秩序不稳定,师生经常参加校内外各种“批斗会”、进村宣传“最高指示”、“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巡回演出和校外劳动等一系列活动,实际上课时间很少,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这样经过五年小学学习后,于1971年我被保送到甘南师范学校接受初师教育。
  时光荏苒,转瞬间已有近五十年时间。今天我们回顾过去,遥想当年“文革”期间自己上小学的往事,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和看待当时的历史条件及特殊年代的一切事物。在“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年代,教学秩序混乱,课时无保证,教学质量差,那是当时全国的普遍现象。虽然我在动乱年代上小学,受当时政治运动和学制等方面的影响,荒废了学业,更没有获得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但这段经历毕竟为日后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以及坚持自学和工作打下了最初的基础。特别反思“文革”中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现实,就更能增强自己注重学习、掌握知识的紧迫感,已成为不断努力奋进、拾遗不缺的精神力量。在尼巴学校的学习,对我知识的获得以及思想感情和人生基本品格的形成,对我后来的成长产生了一定影响。我感念尼巴学校——我可爱的母校。
欣慰母校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恢复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教育迎来了久盼的甘霖。
  1979年,我随全州民族教育考察团赴四川、青海等地考察学习民族教育工作。考察结束后,我受县有关领导的委托,在全县首次民族教育工作会上介绍青海、四川等地办寄宿学校、实行藏汉双语教学、发展民族教育的成功办学经验,并提出推广先进经验、做好本县教育工作的具体意见。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紧迫感。不久,我从县教师进修学校被调到我的母校——尼巴九年制学校工作,并委任我为学校负责人。这是我第二次在母校工作,一种时代的良知,促使我奋发有为,增强民族责任感,专心做好本职工作。我们经过努力争取,在省州县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全县第一所寄宿学校。随着寄宿制的开办,给在校生发放了生活费、供应了商品粮、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了住宿条件。这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解决了牧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问题,进一步稳定了教学秩序,提高了入学率、巩固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依照民族政策,根据当地纯藏语的语言环境和牧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对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全校及全乡各校统一实行“以藏语文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牧区办学路子和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毕业生。
  198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大师视察卓尼车巴地区时,我以激动的心情,穿过人群走到大师面前,向大师敬献哈达并面呈用藏汉两文写成的尼巴学校简介和汇报材料。班禅大师欣然接收了我们真诚的心愿——亲手接过哈达和文字材料,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并亲切地招手致意,大师的热情给了我莫大的幸福,成为我辛勤工作、努力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我和全校几百名师生及当地数千各界人士聚精会神地聆听班禅大师的亲切教诲:“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最有远见的办法就是要从发展民族教育、培养人才做起。你们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受教育、学知识,要继承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藏语文教学和使用,同时实施汉语文和自然科学教育,提高我们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在视察期间,班禅大师的经师佳雅活佛和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复兴、省政协副主席嘉木样、省政府副省长黄正清受班禅大师委托莅临尼巴学校视察,慰问学校师生并捐赠数千元,勉励我校师生和当地群众。这是对民族教育和整个民族事业寄予的厚望,我们深受巨大鼓舞,使我们以更大的干劲和百倍的信心投入培养民族人才的神圣事业。在大师教诲的鼓舞和各方面的努力下,尼巴学校以其培养人才的累累硕果,为民族发展增添了光彩,曾多次被评为州、县先进学校受到表彰,作为先进单位代表先后在1982年4月全州民族教育工作会议、1982年8月全州教育系统“双先”会、1988年五省区藏族教育研讨会上交流教学成果和办学经验,使我深感欣慰。
  尼巴学校,是我可爱的母校,回想你的过去,看看你的现在,展望你的将来,叫我怎么能不感念!尼巴学校,是我眷恋的地方,我可否为你写一首校歌祝福你美好的未来——


雪山顶
草地头
尼巴学子手挽手
民族兴亡多少事
要靠我们去奋斗

敬师长
爱学友
胸怀大志去追求
德才兼备品格好
表率风范美名留

为雪域
为中华
草原儿女志未酬
故乡自有雄魂在
车巴河水入海流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