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蹲下来”交流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1月0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一个很流行的教育理念是:当你和孩子对话时,请蹲下来,和他保持一样的“身高”。而“蹲下来”,其实不只是身高上的平等。
  “我女儿两岁时,曾用晾衣竿把墙上的钟戳了下来看,钟的玻璃碎了一地。”徐梦说。小孩子闯祸,大多数家长的本能反应是责怪,无论语气温和还是严厉,其实都在内心认定“这是孩子犯错了”。但她选择了蹲下来询问女儿原因。女儿说:“钟太高了,我看不到。”这真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可它的确是孩子最真实的想法:看不到,就把钟取下来。
  而再想深一点,两岁的孩子根本看不懂钟,她的行为只是一种自我意识苏醒的表现:我想要和大人一样“看到”。
  明白了女儿的心思,徐梦选择了接纳的方式,主动把破掉的钟挂在略高于女儿的墙面上,让她也“能够看到”。
  “蹲下来”理解是交流的第一步,而做得更好的父母还会在理解之后,帮助孩子尝试。
  幼儿园有一个故事让徐梦印象深刻。正值冬天,西瓜班的小女孩丹丹却穿着吊带裙出现在校园里,身后是追得气喘吁吁一脸无奈的外婆。看到丹丹班上的老师,老人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老师快劝劝这孩子,让她穿上外衣怎么都不听……”
  蹲下来询问丹丹原因,孩子很直率:“昨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到明星们都是这样穿的,太漂亮了。我想和她们一样。”老师没有立刻让孩子穿外套,而是继续问她:“冷吗?”小丹点头。于是老师又说:“明星穿漂亮衣服也只走那么一会儿,人家走到屋子里就把厚衣服穿上了,那你要穿吗?”小女孩想了想,说:“那我也把衣服穿上吧。”
  “遇到孩子提出奇怪的要求时,在家长可控的情况下,让他们试一试,直接感知结果后,孩子会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
  徐梦建议,家长遇到问题请多思考“为什么”,这是理解孩子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