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精神扶贫不可或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1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侯文儒

  在贫困偏远农牧村,农牧民们的贫困不仅仅是物质的贫困,更是精神的贫困。
  精神贫困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贫困”。在贫困农牧村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和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要求的愿望或目标超出了他们现实生活的范围,他们总会抱着传统观念不放,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失望和无奈,而不是积极地去进取。因此,对于偏远贫困农牧村来说,“精神扶贫”扶的是一个观念,扶的是一个素质。
  要重视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意识,使农牧民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掌握与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相关的实用技术。各级地方政府还要注意用好用实国家新型农牧民培训的项目扶贫资金,加大培训力度,把“精神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要重视转变农牧民的传统观念,树立商品意识,学会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通过市场增产增收,把产品变成货币,把货币变成资本,把资本变成财富,盘活农产品加工市场,靠经营致富。
  不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扶持发展各种文化团体,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农牧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农牧民学法懂法,守法护法。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健康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真正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重视加快农牧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程,在“乐民”的基础上“育民”,让群众在业余时间里,能够自导、自编、自演身边人、身边事,时时引领社会思潮,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提高的自身素质。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