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第一篇章 收官之年写辉煌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一年来,甘南州着眼“长治久安”,以担当之责创新治理模式,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牢把握中央“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中促进经济稳健增长,在强基础、兴产业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在转职能、增活力中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全州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生态文明示范村露新颜 农牧村里气象新 走进临潭县羊永乡李岗村,一座座白墙乌瓦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路面硬化的村道宽敞而平整,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致。 去年,李岗村开始实施生态文明村改造,进行了道路硬化,河道治理,配备了垃圾箱,并建立了垃圾回收填埋点,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同时,对荒坡、河道、二级路、通村公路沿线和村民房前屋后公共地段进行了绿化。 2015年,甘南州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为目标,创立符合甘南藏区实际的生态文明示范村目标体系,整合各类资金5.63亿元,大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创建了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有效改善了示范村的基本生产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生态环境条件,释放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发展效益、稳定效益和示范效益,为“十三五”期间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探索了路子、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同时,在全州范围内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建立分片包干、全民参与、定期整治的长效机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合作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州级依法处罚环境违法行为30起,约谈企事业单位25家,责令停产、限期整改企业52家。 两大首位产业转型加快 竞争力不断提升 2015年10月22日晚,由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历时3年创排的大型安多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走进首都北京,亮相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为观众送上了一台盛大的视觉盛宴,这是甘南建州62年来首次参加全国性高规格的戏剧会演。 2015年,甘南州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全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突破口,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力促文化旅游持续迅猛发展。拉卜楞、冶力关两个省级大景区和扎尕那州级大景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当周草原景区成功列入全省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投入4.22亿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新建旅游厕所47座、观景台25处,旅游环境、景区品位、游客服务显著提升。成功举办“红色火炬·绿色长征”大型火炬传递仪式、“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心中有党”中国·甘南红色旅游电视大赛等20余项大型节庆赛事活动。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在首都成功演出,在北京、天津等10个一线城市集中进行宣传推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名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增长51%。 畜牧业是甘南州除旅游业之外的另一大首位产业。 近年来,甘南州大力实施“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扬“生态绿色”之长,补“生产周期”之短,以牦牛、藏羊为重点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和青稞、藏中药材、设施蔬菜等特色种植业稳步发展,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5年,甘南州现代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组建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40个,牲畜良种率达到48%,存栏适龄母畜150万头(只),育肥出栏牛羊16万个羊单位。建成藏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临潭、卓尼列入全省当归全产业链建设区域。示范种植玛卡500亩、羊肚菌220亩,推广杂交油菜8.6万亩,新增经济林果5000亩。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认定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47个,甘加藏羊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达到49个。投资34.6亿元,实施重点龙头企业技改等项目157个。 精准施策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走进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碌曲县西仓乡贡去乎村,村民们正在筹建的牧家乐里希望满满。贡去乎村是碌曲县实施易地搬迁、依托精准扶贫打造“藏家乐”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的试点。 2015年5月10日,卓尼县尼巴乡第一个“供煤植薪”生态扶贫项目全面启动。“供煤植薪”生态扶贫项目主要包括树木种植、供煤补助及节能炉灶改造3部分内容,总投资近1600万元,分3年实施。3年计划栽植树苗3000多亩、50万株以上。连续三年为植树群众户均每年补助燃煤3吨,为尼江两村群众统一改造节能炉灶643台(套)。 这些都是甘南州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的理念,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 为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和大决战,甘南州制定了“1+17+1”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全面完成了284个贫困村、2.99万户、12.58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全力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培育增收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新建村道744公里,改造贫困户危房8688户,解决1.74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93户7794人。甘南州、县市两级按照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和20%增列了扶贫专项预算,各类援助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开发,发放精准扶贫贷款7.4亿元,贫困村互助社资金总规模达到1.48亿元。当年减贫4.2万人。车巴河流域扶贫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开工项目54个,完成投资1.32亿元。阿木去乎片区扶贫发展规划编制完成。 顺应“群众期待”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民之所需、为政首要,甘南州始终坚持惠民利民安民导向,急民之所需、思民之所忧、解民之所难,在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刚性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扩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2015年,甘南州通过自我加压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全面落实省上确定的10项27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全力抓好州、县(市)为民要办的12件民生实事。尼江纠纷有效化解,两村实现共同混牧。大力推进实施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全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藏汉双语教育健康发展。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甘南州儿童医院建设项目批准立项,8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医疗卫生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大力推动群众性文化事业发展,建成“乡村舞台”452个,组建民间文艺社团486个,广大农牧村综合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投入6.89亿元,建设公租房27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7703户、农牧民危旧房改造1.33万户;投入3亿元,实施集中供热、道路给排水等项目22个,全州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拓宽渠道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失业人员和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州就业形势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年内全州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为598名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51万元;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8000人次,输转劳务13万人次,预计实现劳务创收20亿元以上,劳务经济占到农牧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持续改善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步伐扎实迈进 2015年12月23日,项目总里程约680公里、总投资约121亿元的国道248线江果河至迭部等7条国省干线公路在甘南州卓尼县完冒乡举行开工仪式。这是我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甘南州“6955”交通突破行动重点建设项目,肩负着甘南藏区经济发展、物资流通、旅游发展、扶贫攻坚及沿线乡镇村民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重任。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