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琳喜 马保真 张继元
春节期间,洮州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精彩纷呈的农民春晚、社火表演、秦腔演唱、传统剧表演,把个正月闹得红红火火。 一 正月十三,刚吃过午饭,临潭县范家咀村的村民就忙活起来,一场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大戏即将开演。 锣鼓一响,乡亲们纷纷赶来,有开小汽车来的,有骑摩托车来的,有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的,热热闹闹,原本寂静的小山村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范家咀村是全县乡村文化站建设的示范点,建有全县唯一的乡村文化站,最大亮点是乡村舞台,村里还有自己的艺术团。今年春节,村里还邀请了邻村的社火队来表演。 演出队伍里有一群特别的演员,她们就是范家咀村农民文化站女子舞蹈团。14岁的宋秀娟已经是一名“老演员”了。宋秀娟说:“每年寒暑假我们就聚在一起排练,逢年过节就到处表演,我的愿望是当一名舞蹈演员。”今年她们舞蹈团有10个表演节目。 说起舞蹈团,就要说说雷居财老人。范家咀村的文化舞台从1978年就开始演出,以前只有梅花戏和秦腔,如今老一套的戏剧表演已经满足不了新的文化需求,舞台也慢慢衰落了。 看到这一幕,雷居财召集大家,成立了范家咀村女子舞蹈团,在表演传统剧目的同时,引进了现代歌舞表演,村民只要唱的好跳的好都能登台。 二 “正月十二这天是我们这里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平时集会都没有那么多的人。今天还要唱‘十二月对歌’,大家都来看表演,也热闹热闹。”来自沙巴村的沙新神代说。 早上10点,沙巴村的社火队已经敲起了锣鼓,舞起了狮子。 文艺表演开始前,村里的传统剧目开始了,大戏台下,村里的老人坐在前排,认真观看着表演。村里的4位年轻人装扮之后,唱起了“十二月对歌”:二月里什么花儿一点红,什么人儿困在柳州城,二月里石头花儿一点红,杨五郎困在柳州城……。 “这个剧目,从我爷爷的爷爷那时候就已经有了,现在我的孙子在唱。剧目表达了我们沙巴村人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剧目传承人沙太山代告诉记者。 “我们都是沙巴村的学生,平时利用周末和假期进行训练,都为了能在正月十二这天给大家表演节目。”小演员沙文娟告诉记者。 三 从正月初六开始到十五元宵节,由临潭县洮州农民文化宫等社会团体组织的社火队为县城和周边群众送上一道丰厚的节日文化大餐。 正月十三,古战乡古战村里,锣鼓震天,人山人海,一年一度的新春唱秦腔演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此次秦腔演唱会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此次唱秦腔演出活动从正月十三开始,连续四天要演出《大升官》、《铡美案》等8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演出邀请了定西百花演艺有限公司的演员来演出。演员们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台下群众的阵阵掌声,让秦腔爱好者过足了“戏瘾”。 村书记申占峰告诉记者:“把剧团请进村,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过一个快乐的文化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