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转二版)特别是协调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职业教育协作计划,争取天津职业大学等高职院校与甘南州相关部门、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积极促进甘南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向天津转移就业,做好两地劳务输转工作的组织协调,已经达成协议并全面启动,既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劳动源”,又为甘南藏区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难。 采访中,听着这些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郭宝金对甘南人民的真诚、淳朴和浓浓的情愫,感受到了他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也理解了什么是奉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 “千好万好,哪有共产党好;德积善行,热爱祖国才行。” …… 这是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在寺院、农牧民家里看到的由郭宝金联系印制的普法挂历上的话。 在合作市的寺院和农牧民家中,都能见到这种图文并茂、用藏汉文字印制的普法挂历,这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挂历,都是郭宝金积极协调天津市企业家捐赠制作的,两年来共印制1万本,下发到广大农牧民群众手中。 “抓普法宣传,就是抓住了藏区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牛鼻子。”甘南州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召玛杰告诉记者,“郭宝金为我们策划了十里法治长廊,在普法宣传上,他提倡铺天盖地、见缝插针、文化搭台,形成强大普法声势,为合作市乃至甘南全州的司法行政工作带来了新气象,在他身上所具备的爱心、品德、境界、精神,就是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真心感化赢得信任尊重 “把甘南藏区当成自己的家,把甘南藏区干部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每到一处,我们都能为郭宝金的这句话找到印证。 3月4日上午,在合作市勒秀乡吉利村唐卡一社,我们见到83岁的老阿妈道尔尕。听说郭宝金要来家里,道尔尕早早就手捧哈达等在门口,为进门的郭宝金献上哈达。她说:“他(郭宝金)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我早就没命了。” 原来郭宝金刚到合作市勒秀乡吉利村时,得知有位81岁的藏族老阿妈得了肺炎,但家人认为老人年岁大,动手术或者吃药也可能效果不大,因而放弃医治,他立即赶到病人家中问询,并积极协调合作市疾控中心大夫上门治病,把她从等待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现在健康生活着。这位叫道尔尕的老阿妈,逢人就念叨是郭副市长救了她。郭宝金的真心善举,改变了农牧民群众的就医治疗观念,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 是日中午,我们离开吉利村时,天气突变,凛冽的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回头相望,老阿妈道尔尕和她的大儿子还站在门前的大风中,目送郭宝金和我们乘车而去。 在郭宝金看来,任何工作包括援藏工作,要带着感情,作为传播中央爱心和温暖的有效渠道。围绕改善民生,除了落实惠民政策,郭宝金还利用自己人脉资源争取天津企事业单位资金支持,也常常自掏腰包,为当地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 2015年,他联系为合作市六乡四街道幼儿园学前儿童捐赠2000套服装,为合作市六乡幼儿园女教师捐赠80件防寒羽绒服装,为玛曲县小学生捐赠1000套服装,为玛曲县各乡幼儿园女教师捐赠22件防寒羽绒服装,为合作市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捐赠55件防寒羽绒服装;连续两年春节前看望加茂贡80岁以上僧人,个人捐赠慰问金3000余元;连续三年春节前看望勒秀乡吉利寺村80岁以上老村长、老党员,个人捐赠慰问金1200元;2015年协调天津市司法局为合作市争创省级卫生城市助力,给合作市环卫队捐赠电动垃圾车12辆、广场清扫车2辆,为合作市环卫工人定做了600件服装,为夏河县和玛曲县环卫工人免费定做了100件服装。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善举和无私捐助,拉近了他和藏区干部群众的心,他的真情和奉献也赢得藏区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吉利寺院的僧侣们为他起了一个藏族名字——嘉措,亲切地叫他嘉措副市长。 而记者采访时观察到,他自己用的手机屏是破裂的。他笑着说,手机能用就行,要尽可能拿出点钱去帮助这里更需要帮助的人。 不到三年的时光,他为藏族同胞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 “他富有激情,特别能吃苦,体现了我们天津干部实在、肯干、能干、会干、热心、奉献的精神。”天津市援甘指挥部指挥长、甘南州委常委、副州长温辉说。 在甘南,几乎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把郭宝金当做自己的家人看待。 而郭宝金对自己,更是严苛得有些“残酷”。按照规定,援藏干部年龄要在45岁以下,但是55岁的郭宝金却主动请缨,放弃天津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在海拔3000多米的合作市常驻近3年,且3年中除了工作需要,每年只在春节期间回一次家,作个短暂的停留。3年来,他身体力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工作业绩把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书写在甘南高原,用真情奉献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传播到藏区群众身上。 三年来除了春节,其他的每个节假日郭宝金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今年春节前,他又一次找到甘南州副州长、合作市委书记刘永革,要求留下来春节值班,刘永革硬是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他在2月5日看望慰问了那吾乡塔瓦村特困户后,才依依不舍离开合作市,这离大年三十只剩下两天时间。 合作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兵告诉记者:“坚守,是郭宝金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不变的信念。为什么选择坚守?因为他真把甘南藏区的干部群众当亲人。在他心中,如果能让甘南藏区的发展基础更扎实,能让当地群众早点过上好日子,就什么都值了。” 郭宝金的一言一行,把住了甘南藏区的脉搏,用真心打动了上上下下的干部和农牧民群众。 责任担当筑牢稳定基石 甘南藏区的基层干部不仅看到了郭宝金的作风、耐心和亲民,更深切感受到了他的政治水准和宽广胸怀。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维护稳定的基石,是藏区工作的重心,藏传佛教寺院是藏区维稳工作重中之重。合作市共有13座藏传佛教寺院,为加强寺院维稳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包寺制度和双联干部联寺联僧制度,坐落于勒秀乡吉利村的吉利寺院,是郭宝金的包寺联系点。 2013年底,维稳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合作市委常委会连夜部署维稳工作,郭宝金自告奋勇担任勒秀乡吉利寺院工作组副组长。散会,已是深夜,当晚合作大雪纷飞,郭宝金决意连夜要去吉利寺院。看着大雪纷飞的天气和近四十公里的路途,办公室不敢派车去,在场的人也劝说他第二天去也不迟,但一想到责任使命便热血沸腾,郭宝金越想越坐不住,他自己给市司法局打电话,请派车送他到吉利寺院,看拗不过他,市司法局只好派了个经验丰富的司机送他。 住到吉利寺院后,他克服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高寒缺氧等困难,用真心感化僧人,很快,寺里僧人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家人对待,他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每天和寺院僧人吃住在一起,心贴心交流,手拉手帮扶,膝碰膝谈心,帮助协调解决僧人在寺院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给僧人介绍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变化,宣传党中央的民族宗教政策,耐心引导,他的言行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群众和僧人。 提起这些事儿,合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才项当智至今还啧啧称赞。他说:“当时谁心里都没底,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郭宝金只带着一两个人就去做工作了,而且一住就是一个月,这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自信。” 在合作市勒秀乡吉利寺院采访时,记者看到寺院经堂和僧舍中都悬挂着毛主席画像。该寺寺管会主任金巴告诉记者,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我们僧俗群众心目中的神。这些毛主席画像,都是郭宝金副市长免费制作发放给他们的,僧人们心里高兴得很呢。前面说到的那位叫道尔尕的老阿妈,家里正堂屋门柱上方,供着毛主席小塑像呢。 采访时,我们有些疑惑地问,语言不通咋交流?“语言通不通不是障碍,根本是心要相通,心相通了,你说的就有人信。”吉利村藏族党支部书记楞木代激动地说着。 金巴告诉记者:“他真心对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听他的话,他是好人。” 郭宝金为寺院的和谐发展费尽心思,连续3年组织吉利寺全体僧人召开辞旧迎新祈福诵经大会,支持弘扬佛教文化和佛学正能量,对爱国、爱教、爱寺现实表现好的僧侣进行表彰奖励,引导寺院管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细化管理模式,帮助和指导寺管会构建和谐寺院、守法寺院、信教群众满意的寺院。 从进甘南的第一天,郭宝金就把自己当做甘南的一员,近3年时间已经学会了说简单藏语、吃糌粑、喝酥油茶。 郭宝金在日记中写道:“在甘南,留给我的是无尽的遐想,就像一个灵魂宁静的居所,没有喧嚣,没有污染,没有欺诈。大自然赐予的高山使甘南挺拔伟岸,绿草使甘南平和恬静,鲜花使甘南热情奔放,河湖使甘南清明透亮。而我在寺院看到的僧人,眼中透着慈祥,为此我就用心地去和他们、和农牧民交流,使他们从我的眼神中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忠诚大爱上交满意答卷 采访郭宝金时,记者在他办公桌上看到了向州、市党委、政府提交的一摞摞材料。《甘南藏族自治州赴天津慰问答谢文艺演出创意策划案》、《立项合作市香巴拉文化广场的几点战略思考》《打造合作市勒秀洮河美丽藏乡旅游区的战略思考》、《打造合作旅游的战略思考》、《关于推进甘南发展步伐的工作体会和建议》,这些材料都是他自己撰写,作为工作建议报送给州、市党政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思考,也印证着他坚定执着的援藏工作步履。 用他自己的话说:“三年的援甘援藏工作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要这三年成为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近三年时间,他以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郭宝金告诉记者:“我已年近花甲,援甘援藏不为提拔,就是想做些事,想发挥点作用。甘南工作很辛苦,但干工作有意义、有感情,只有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把这里的人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对这里的一切投入真挚的感情,我的工作才能有依有靠、有所作为。我永远忘不了甘南州、合作市的领导及当地干部群众给予我们援藏干部的关心、关怀、鼓励和厚爱。” 在采访郭宝金的几天时间里,每一个与他交往过的人总能讲述一段他在援甘援藏期间的故事,那种亲热熟悉劲儿,就像在说家人。 甘南州委常委、夏河县委书记杨雄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在援甘援藏工作中,他是一个从作风到能力,都让人心服口服的典型,从没见过作风这么扎实的援甘干部,他2013年派驻甘南州合作市工作后,我当时是市委书记,他第二天就找我要求分配工作任务,说他是来工作的,他要让甘南的干部知道天津的干部是干实事的。老郭与我共事两年,这样的干部是我们甘南最受欢迎的干部。”说起郭宝金,杨书记滔滔不绝。 天津市援甘指挥部副指挥长、州长助理袁新河说:“老郭是我们七个援藏干部中的老大哥,按照组织的分工,他不等不靠,为甘南和合作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在维稳中作出的成绩实属不易,近三年来,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他始终在一线、在基层,别人觉得可干可不干的事,他要干,他那种军人的作风使他富有激情,工作起来雷厉风行似一团火,待人真诚热情更似一团火。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肩头的责任,架起了天津和甘南沟通友谊、交流合作的桥梁。” 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这样评价郭宝金:“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目的是让藏区群众能够和全国人民一道加快发展步伐,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作为一名援藏干部,郭宝金同志激情满怀、不负众望、真情投入。也经常就如何做好天津对口援建甘南工作给州政府提建议意见,帮州政府联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士力药业集团参与帮扶甘南,他的很多想法和工作思路既符合我州客观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对州政府工作的启发和帮助很大,特别是推动我州文化建设,加强与全州文化名人联系沟通、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艺术传递爱心暖流 当记者在甘南的采访快要结束时,才知道郭宝金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在这片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一半、甘肃省条件最为艰苦的雪域高原,经常失眠,而他解决失眠的办法就是专心投入到自己的书画艺术创作中。 郭宝金是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司法行政系统美术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政法系统文联委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艺术人。睡不着时,就常常作画到凌晨2时左右,把甘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活动融入到自己的书画艺术作品中。 他感到,甘南州干部群众艺术培训少,潜心文化艺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少,也是制约甘南文化旅游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把目光聚集到助力甘南文化建设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文艺才华。他常常慷慨赠送自己的画作,许多干部办公室和农牧民家中都悬挂着郭宝金的画作,有的人还受到他的影响爱上了书法绘画。他积极推动合作市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多次组织扶贫帮困书画摄影展,无偿捐赠自己价值4万余元的作品。 合作市羚城群众艺术团杜团长高兴地告诉记者:“2014年,郭宝金协调天津市坤鹏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为羚城群众艺术团捐赠各类乐器、音响设备等许多器材,解决了我们的困难。” 去年下半年,郭宝金牵头协调天津市群艺馆与甘南州文化馆达成帮扶共建协议;牵线组织天津美术家协会等社团书画名家30多人到甘南考察采风;积极协调天津市司法局承担了甘南州、合作市在天津举办旅游文化推介会,解决了场地、车辆、文印、接待等大量的服务保障工作。 合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梅接受采访时,她如是评价郭宝金:“近3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郭副市长老当益壮,永不懈怠的敬业精神给全市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带着感情开展援藏工作,把援藏作为传播中央爱心和温暖的通道,围绕改善民生、落实优惠政策,为当地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他用实际行动拉近了他和藏区干部群众的心,赢得了全市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发生在郭宝金身上的一段段感人故事,就是天津援甘前指人员在甘南工作生活的真实缩影,体现出天津干部最真实的情怀,让人感受到了天津援甘干部的深情厚谊。 “派干部援甘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重大使命。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在这项宏大的决策执行中,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作为援甘援藏干部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津使者,都代表着援甘援藏干部的形象。”郭宝金如是说。 关心郭宝金的一些医生朋友曾告诉他,高海拔和长期缺氧对身心和大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劝他不要长期驻扎在高原,干工作不能拼命、玩命。但他却说,援藏干部要做主人,不能做客人;不是工作组,也不是挂职,既然组织信任我,就要全心全意扑下身子好好工作。 近3年来,郭宝金用他的真诚、实干和无私为甘南各族群众谋得了实惠,带来了变化。甘南的干部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在甘南,像郭宝金那样的好干部太难得了。” 这是甘南人民对郭宝金最真诚、最简短、最珍贵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