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生态甘南 一片让人心醉的净土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3月2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上接一版)
  修筑梯形拦水坝、修建生态补水渠、实施禁牧休牧政策、严禁采挖药材……一项项举措紧锣密鼓地实施,在这些具体细微的举措背后,一项项事关长远的综合项目陆续上马,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项目陆续实施。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并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藏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甘肃省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在《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甘南被定位为“生态循环经济基地”,为甘南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机遇。经过多方努力,近年来,甘南州安多、合作等9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让出城入园的企业纷纷通过技术、设备的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竞相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从高消耗、低水平、难循环,到低消耗、高科技、甘南走上了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发展生态经济,牧民生活更富裕
  盛夏的夏河桑科草原绿草如茵,牛羊满坡。
  强则塘原生态“牧家乐”的老板陈玉清忙着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
  “过去守着牛羊度日,靠天吃饭,游牧生活非常辛苦,如今,我们也定居办起了牧家乐,日子一年年红火了起来。”陈玉清感慨。
  陈玉清的“牧家乐”在草坡高处,站得高看得远,天上的云、地上的牛羊、远处的寺院都能看到;风吹来,能闻到青草的气息。不过若干顶帐篷、若干间小屋,竟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而来。
  如今的甘南,生态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甘南州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最佳选择,立足甘南生态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了4A级国家级旅游景区6个、3A级国家级旅游景区5个,已经有820户具备接待能力的农(牧)家乐。同时,加快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区域性首位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0亿元,畜牧业对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25%以上,对牧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充分发挥高原天然特色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经济林果业和林下产业,推进高原藏药材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高原、绿色、生态”品牌,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陈玉清说:“我开办‘农家乐’第一年投入15万元,当年就收回成本。今年又投入了15万元,扩大规模。这里的生态很好,山青水秀,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生意特别好呢。”
  陈玉清的创业梦与甘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相吻合、与甘南州的“旅游兴州”战略相吻合。
  “只要守住这方青山绿水,子子孙孙就能受益无穷。”这是甘南草原牧民群众的普遍心声。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不仅是对传统生态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保护好甘南的生态环境,为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稳定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是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的神圣职责,也是甘南各族人民对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