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通往经典”书单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4月1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布罗姆说“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但愿这个书单,能让你更有可能地抵达经典,从而能与自己的死亡相遇。

  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上海三联书店)
  《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上海三联书店)
  《如何读,为什么读》(哈罗德·布鲁姆,译林出版社)
  《西方正典》(哈罗德·布鲁姆,译林出版社)
  《内心活动》
  《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译林出版社)
  《小说的艺术》(米兰·昆德拉,上海译文出版社)
  《被背叛的遗嘱》(米兰·昆德拉,上海译文出版社)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录》(《巴黎评论》编辑部 / 黄昱宁 等,人民文学出版社)
  《读诗的艺术》(哈罗德·布鲁姆(等),南京大学出版社)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卡尔维诺,译林出版社)
  《文艺杂谈》(瓦莱里,百花文艺出版社)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碧姬·拉贝 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问题》(罗伯特·所罗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康德哲学讲演录》(邓晓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中华书局)
  《牛津通识读本系》(译林出版社)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作者:(法)碧姬·拉贝//米歇尔·毕奇|译者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通过一个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阐述了生与死,对与错,宗教信仰,专制与自由,什么是幸福等等哲学命题,浅显的故事,深刻的哲理,开放的结论,引发思考,然后有所得。 西方现代法国哲学教育家皮埃尔·阿多也如此认为:哲学需要应用于生活,所以,哲学,越早教越好。
  《大问题》
  作者:[美] 罗伯特·所罗门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它最大的优点是叙述生动,很吸引人,特别是能够吸引那些非专业人士的注意力。作者不是按照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说法,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也就是说,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读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
  《小说的艺术》
  作者: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昆德拉的这部文论集非常令人惊奇。《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中,他提出了小说本身就是人类多元矛盾思想的集合,因此任何集权都是对小说的反对。《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中,他提出小说家是存在的探究者,而小说审视的是存在的可能性。昆德拉用卡夫卡举例子,将他小说中的“权利的催眠目光,对自己过错的绝望寻找,被排除在外以及害怕被排除在外,不得不随大流,现实的幽灵般的特点以及档案魔法般现实,对隐私生活的不断侵犯”作为例子,来阐述世界的偶然性和小说的可预见性。
  《如何读,为什么读》
  作者:[美] 哈罗德·布鲁姆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布鲁姆式的阅读反对对文学进行社会历史政治性解读。卡尔维诺那句著名的“在地狱中寻找和辨别什么不是地狱”,则成为了卡尔维诺对“如何读和为什么读”的建议……谈到那些正典大师,他如数家珍,用奇特的方式为他们编织了家族谱系:“想成为托尔斯泰的海明威,是非常契诃夫式的,如同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尽管乔伊斯否认他读过契诃夫。”“普鲁斯特也许比司汤达更加莎士比亚式,但他爱司汤达,因为福楼拜也许会威胁他,而司汤达不会。”你可以说布鲁姆是个文学史地图绘制者,互文族谱编撰者,也可以说他是个阅读妄想偏执狂。
  《牛津通识读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牛津通识读本的涉猎范围很广:经济学,心理学,文学,宗教,哲学,历史等等方面,包罗万象。写就它们的作者,都是来自世界各国大学的教授。他们用最简练的笔法,最精辟的论述,去为这个忙碌的现代社会的人们传播知识。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