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临潭“1243”建设模式
开创易地扶贫搬迁新局面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4月1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党化昌


  本报临潭讯 (记者 党化昌) 近年来,临潭县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1243”建设模式,开创了易地扶贫搬迁新局面。
  围绕一个目标。对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安置,做到应搬尽搬、想方设法搬迁,从根本上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总体目标。
  采取两大措施。搬迁住宅由群众自建,政府不大包大揽。统筹整合项目建设,采取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和其他项目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并积极发挥行业资金作用,共同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
  实行“四项制度”。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严格实行四方合同制,由发改、相关行业部门、乡(镇)政府、施工企业签订四方合同,各司其职,协调推进。采取报账制,由发改、财政部门对住宅建设补助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报账进行审核,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高效安全。在项目建设中,严格实行第三方监理制,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和安全进行控制。实施项目公示制,将项目名称、总投资等内容公之于众,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实现三大效益。积极引导搬迁户利用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从事商贸、运输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扶贫效益。新村建成后,人居环境得到完善,文化教育水平持续提高,为推动全乡乃至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起到表率作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通过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使安置区环境得到改观,逐步实现了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