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依托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发展
——合作市“十二五”项目建设巡礼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4月2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杨琳 石永刚

  “十二五”期间,合作市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理念,全面落实“3341”项目工程,以项目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五年来,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全面铺开,一批又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建成,一个个项目犹如一块块砖石,铺筑了合作市经济发展新跨越的康庄大道。
抓重点项目,大手笔推动大发展
  五年来,合作市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抢抓发展机遇,瞄准主攻区域,锁定重点项目,共实施各类项目574个,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其中国家和省级下达项目329个,总投资35.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9个,争取中央及省级预算内资金18.5亿元,实施了一大批以交通、电网、社会事业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6.5亿元的引洮(博)济合工程,投资7287万元的格河综合治理及格河城区段防洪工程,投资0.98亿元的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投资2.8亿元的东二路温州商业街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这些项目的建成使用,扮靓了“高原明珠”,为“大美羚城”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与此同时,合作市扎实有效推进对口帮扶援建工作,积极争取平凉市、中海油、兰石集团等对口帮扶资金4900多万元,实施了教育、卫生、城区道路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抓生态项目,大氛围给力大崛起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五年来,合作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建设工程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完成造林7.76万亩,投资6000多万元的黄河生态建设和绿色长廊建设全面完成,建成生态文明示范村1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6.55%增加到“十二五”末的6.93%。大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投资937万元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定居游牧民167户991人。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投资2400万元实施矿山治理项目,投资1.36亿元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大江大河、护村护田河堤等防洪工程;投资2240万元实施了水源地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一批环保项目,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大美羚城”更富绿意。
抓产业项目,大龙头带动大产业
  坚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抓手,总投资7.58亿元的生态产业园区已完成投资2.7亿元,24家企业登记入园,10家企业入场建设,2家企业进入试生产阶段,生态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成为甘南州最大的产业园区。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扶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做足做活了特色资源深度开发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新建牲畜暖棚1150座、储草棚93座,组建牦牛繁育核心群66个,各类养殖合作社达到367个,牦牛繁育、奶牛(犏雌牛)养殖产业带专业化布局基本形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发展藏中药材合作社15个,建立百亩以上藏中药材标准化示范点5处,藏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青稞、藏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矿产业,五年累计生产黄金7419公斤,销售收入达到1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0.6倍和11.5倍。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华羚公司酪蛋白营养粉技术改造、燎原公司乳产品生产线改扩建项目,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投资2.08亿元的当周草原、米拉日巴佛阁景区基础设施及森林公园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8亿元的当周神山藏文化国际生态旅游体验区等旅游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投资3亿多元的甘南州旅游培训中心和投资2.6亿元的森林公园改扩建项目全部完工,五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3倍和3.6倍。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