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世界很大,有繁星,有大海 |
——在“4·23”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一起悦读”主题活动上的讲演□ 甘南日报社副总编辑 张大勇
|
|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4月2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
作者:
|

|
尊敬的院长,亲爱的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有幸在这里参加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一起悦读”主题活动。民族学院离城区比较远,但离天空近。离物质远了,离智慧就近。天空今天给我们馈赠了一场春雪,不知智慧会给予我们什么,也许只是智慧本身。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读书是高贵的精神活动。如果一个人没有读书的习惯,那么他的人生就会缺少一种认知自我、认知生命、认知世界的有效方式。 我说的世界很大,有科技、有经济,还有繁星和大海。 谈阅读,我想到两件往事。我在拉卜楞寺看到古代僧人用过的经书,上面有斑斑点点被香头烧灼的痕迹,那是在没有现代照明条件的过去,修行者靠香头微弱的光亮阅读,有时候就不小心在经卷上烧下了印痕。无数香头的微明和无数辈僧人、无数个默默阅读的夜晚成就了这座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名刹,今天在佛学界和藏学界依然享有崇高的地位,声名赫赫,人才辈出。 我上学的时候,有一天夜里,宿舍一名室友忽然哭了起来,他是一个很彪悍的男生,大家很吃惊,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家里没寄生活费么,还是被别人欺负了,还是失恋了呢…… 他说:“韩新月无常了。” 听了他的话,整个宿舍都静静地,很久,没有人说话。 那时候我们都在读《穆斯林的葬礼》,关于传统、关于信仰、关于爱情、关于生死,这些问题同样撞击着我们的心扉。我们的心思可能是一样的,没有人愿意去惊扰那一刻他那一颗善良、温柔、敏感、高贵的心灵。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今天一天所产生的信息可能要超过过去几个世纪所有信息的总和。数字阅读也正在成为风潮,但是我还是觉得,打开书本的阅读才是我们重整心灵秩序的关键,而手机和社交媒体只会不停地压榨着我们的人生时间。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在工具、形式、感觉、氛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一个同学在说说上写:一杯茶、一本书、一个无课的下午,另一个同学写:一杯茶、一台电脑、一个无课的下午。那么我坚信,他们肯定做着不同的事情。前者是在读书,而后者可能在玩游戏、做任务。 有不少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部最新的苹果手机,而不少男孩子可能希望自己是能够创造苹果手机的那种人,但乔布斯说:我愿意拿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现在,他的梦想成真了,我想,他们在一起,也许会讨论他的创新和产品背后的涵义,但不会讨论手机本身。苹果这个词在天堂有更深刻的含义,但绝没有在现实世界这样复杂。 扎克伯格2015年新年在自己的主页公布了他的新挑战——每两周读一本书。按他的计划,数周后他提到,他开始读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读过这本书人一定对书中关于“持剑人”的描写印象深刻,我觉得它充满隐喻意义,关于内心、自我、真相。 我想象,我们要是处在另一个维度世界,另一种时空条件下,那么站在这里的你,也许会成为“持剑人”:你夹在人群里听我讲话,鼓掌……你快步走进图书馆,从架子上取出一本书,快速地翻动着……你拿出一支笔,在某一页写下了一串神秘的字符。然后数年间,你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不停地往来于图书馆和书店之间,那么,多年后,你一定会掌握地球文明的密钥,你可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改变命运。 这次活动是报社专刊部和全媒体中心协同民族学院宣传部、学生处和图书馆,联合州新华书店一起举办的,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单位和许多人的热情支持,在此要表现感谢。但是,同学们对我们报纸和媒体可能不是很了解。美国诗人艾略特说:“我们在资讯里失去的知识,到哪去了!我们在知识里失去的智慧,到哪去了。”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我们媒体应该深刻思考和高度关注我们提供给受众的内容里面的思想和智慧的含量,这是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所在。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倡导和带领大家一起走向文化的殿堂,传播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传递高贵的精神和情感,一起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时,我们希望能和大家建立联系,增进了解,我不敢说我们能给予你们什么,但我相信,你们能够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无比丰富和浩瀚的心灵世界。 |
|
|
|
|
|